大别山的历史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代、周代、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该地区曾经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再见了,大别山》这首歌曲是由王和泉,雷远生两位老师分别作词作曲,在1982年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时候创作的。是由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吴雁泽老师进行的第一次演唱。《再见了,大别山》这首著名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大别山抒怀》六首歌曲的最后一首,它曾经火遍中国的大街小巷,天南地北。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敬爱的徐向前元帅再一次的回到大别山,在路过武汉军区政治部时曾经说过"希望部队的战士们可以唱一唱大别山,来学习大别山的红军精神,可以创造出一首像《长征组歌》那样的作品来。”接到了这项宏伟的任务之后,当时正是年轻又文采非凡的作曲家雷远生老师便于1980年的5月份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当时安徽省音乐家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银星老师就将雷远生老师介绍给也同样很年轻的词作家王和泉老师,为了可以圆满完成任务并创作一部优秀的歌颂大别山革命传统的音乐作品,两人在一起进行了密切的讨论。又于此年十月间,词作者王和泉老师进入革命老区在将军县金寨体验当地生活,次年五月立夏时节期间词作者王和泉老师又一次来到金寨县实地考察,并在烈日下的六月创作出这部歌曲,然后经过了一周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谱曲。《再见了,大别山》,一首歌唱出了大别山人心中的感激之情!再见了大别山,大别山人心中永恒不变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