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前几天刚好看到一则。
钱起。这个人一般读者估计知道的不多。但他有首应试诗《湘灵鼓瑟》,有一句估计很多人知道:
省试湘灵鼓瑟
唐 ·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后来苏轼有首词,诗眼就是从这句里化来的: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其实钱起是怀素的叔叔,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人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在当时还是蛮有名的。
哦,沈宋是指沈佺期和宋之问。
怎么感觉我一下子甩出了四个不知名的人呢……
而宋之问在《灵隐寺》里的那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也是千古名句的……吧?不过也有坊间传闻说这句是骆宾王提点的。骆宾王那就不是宋之问这种知名度了,人家是初唐四杰,应该是很出名的……吧?
骆宾王流传最广的千古名句应该就是那首“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了。不过我觉得如果骆宾王一生的传唱巅峰居然是七岁习作的话估计他自己会很不高兴,所以哪怕是讨武檄文中的“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他也会比较满意的。据说就是这一句震住了武则天。那么骆宾王有个朋友,虽然也和他并称初唐四杰,然而名气比他还小一点,至少在今天。那个朋友叫卢照龄。不查百度的话很多人应该不知道这位写过什么。
他写过一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再往后看,唐末有个诗人叫罗隐,原名叫罗横,后来因为屡试不第,名气也不大,就改名叫罗隐了。他有一句诗是讲自己的,后来大家都拿来用了,那句诗是: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那么还有很多,想看的话,我可以陆续补(i can do this all day)
============
没想到隔了这么久,居然还引发了不少讨论,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好了。
今天都讲讲无名氏,或者接近于无名氏的故事吧。
话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叫冯驩的人,去投奔孟尝君,然后成天不干正事就弹剑唱歌,他唱: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应该很多人都很熟这几句抱怨,但未必能和冯驩对上号。
《论语》里的楚狂,应该很有名了,但是没人知道姓名,放进来也可以凑数。他对孔子唱: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前半句演变成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后半句更熟了,《归去来兮辞》里有。
至于《越人歌》,应该是个人都听过,但是作者谁知道呢。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说起《越人歌》,就想起《佳人曲》,但李延年应该都知道,不说了。
秦时有民歌,又是无名氏: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是不是很眼熟呢,当然,后来的《饮马长城窟行》(陈琳)也化用了这句。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不仅如此,前半句后来也化入了《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提到《饮马长城窟行》,这其实是一个同题诗,之前《相和歌辞·瑟调曲》里就有一首,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那首虽然没有作者,但个人感觉比陈琳写的好多了。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提到古诗十九首,不得不感慨《行行重行行》写的真好,我甚至认为,可以说是汉末到初唐间写的最好的一首了。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陆机或者潘安写的,但更多还是将之归为无名氏的手笔。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不行,其实古诗十九首都超赞,名气也大,放在这里不合适,但这么好的诗,就是忍不住不提。
汉乐府中还有一首《十五从军征》,从中不难看出对《无家别》《垂老别》的影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话说,有一句现在有事没事还老用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谁写的呢?无名氏,《论语》里引的。
在唐代铜官窑瓷器上有这么一首诗,现在应该是人都听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谁也不知道作者具体是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谁说的?《击壤歌》,沈德潜记载为尧舜时代的歌辞,作者当然是无名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哪里?
《战国策》引逸诗: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作者是先秦无名氏。
《诗经》里有句“有狐绥绥”可是不一定都知道《涂山歌》: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
虽然可能也不出名,但我其实感觉《白水歌》(无名氏)也写得超赞的:
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我焉如。
至于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其实也是《史记》里引用的谚语,又是无名氏。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孺子歌》,作者呢?也是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