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最开始有一句话,叫做“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这是相对的,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从秦始皇至今的2000多年时间里,我国有将近50%的时间都是统一的,相比之下,面积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在历史上的同等时期,仅仅只有15%多一点的时间是统一的。要知道,两者的面积差不了多少,形势却完全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地区能不能实现大统一,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地理因素。从地缘位置上出发,我国的地形,三面封闭,一面靠海。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可以暂时不用考虑来自海上的威胁,西边是陆地最大的屏障——喜马拉雅山脉,西南也有茂密丛林,易守难攻,所以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朝代,所防范的重点,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也是修建长城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如果看欧洲地图,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近乎完全开放的格局。中部和北部一马平川就不用说了,就算是有阿尔卑斯等诸多山脉的南部,也称不上是绝对安全。整个欧洲的海岸线破碎而绵长,远远不像中国那么齐整。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带来的,最明显的一点影响就是实现统一的可能性,以及久而久之,人民对这份意向的期望。
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始终渴望的就是一个国家能形成统一格局。这也是为什么脚下这块土地每每四分五裂,最终却能团结到一起的最主要原因,只要人心所向,很多事情就要容易得多。而欧洲呢,历史上不乏出现过高度集权的国家,但仍然难以面对外界的入侵,导致长期处于四分五裂。久而久之,民众发现,既然集权政府也不足以带来防御优势,继而没有渴望统一的心思,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个重点因素,就是民族和宗教因素。汉族是一个同化能力非常厉害的民族,而且具备强大的包容能力,这种包容能力,就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统治中原,最后的结局往往只有两个,要么被汉族同化,要么被汉族逆袭赶走,如果强行和这个原则死磕,往往难以在中原坚持太长时间,比如元朝。
反观欧洲,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希腊人参差不齐,分散在欧洲的每一个角落。众多的民族,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化传承都不一致,有的人严谨,有的人粗野,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相互之间始终难以实现真正的和谐,即便勉强融合在一起,也是矛盾不断。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则是各自为政,斗争不断。
除此之外,欧洲深受宗教的影响,这一点也很关键。坦白来说,无论是欧洲古代的国王,还是教皇,其实不是没有产生过统一欧洲的念头,但中间的阻碍除了以上几点之外,那就是他们相互之间的格格不入。教会想统一欧洲,却始终无法得到俗世君主的支持,没有军队,这种想法就是空中楼宇,君主想要实现愿望,又面临以上几点难题。所以,即便欧洲的教会曾经风头无两,但最终也无法实现统一欧洲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