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机发条弹簧安装视频,微耕机拉盘弹簧拆装视频

首页 > 机械设备 > 作者:YD1662023-11-01 12:29:38

25°,是实施土地整治的一条坡度“红线”。一般而言,25°以上的梯田、陡坡地、果林不再进行改造,适合这些特殊区域作业的专用作业机具及轨道运输设备等就成为了“刚需”。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适宜农机装备研发推广,两条腿走路才更稳当。”庞有伦表示,这是一个短期与长远的关系,长期来看,也许我们要以百年大计的眼光逐步改造脚下这片土地;短期而言,要继续从农机研发应用推广上找出路。

丘陵山区,有好农机可用吗?

5年前,重庆市潼南区10家农机合作社抱团成立“重庆渝飞”农机联合社,这是重庆市首家农机合作社联社。联合社拥有中大型拖拉机、插秧机、粮油青贮收割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782台套,每年不仅面向潼南进行社会化服务,还为其他省份提供农业生产服务。

300公里外的渝东南,“无好机可用”依然困扰着酉阳县花田乡的农民。在何家岩村、齐家岩村,美丽的梯田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但受地形条件限制,适合梯田的微型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一直短缺,只有微耕机能减轻一点劳作压力,插秧、割稻都只能延续传统的人力耕作。

这是一个矛盾的现实,也是浅丘、深丘地区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的鲜明写照。“农机合作社的作业对象是经过整理的土地,只要对平原机械稍加改造就可进行作业,而重庆依然有70%的耕地呼唤农机。”庞有伦告诉记者,无好机用、有机难用仍是丘陵地区的一大痛点。

何家岩村49岁的村民冉素霞有5亩梯田,家里可用的机械只有一台微耕机、一台打谷机。她家院坝上,微耕机与其他农具摆在一起,机身锈迹斑驳,从标牌上勉强能分辨出,这是一台2010年生产的机械。“微耕机上不去梯田,要两个人抬着走。”冉素霞无奈地说。

当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以小型机具为主,尤以微耕机居多。但因为下地不便,作业震动大,“解放了牛、累死了人”的说法广为流传。在一些山区、半山区,微耕机作业过程中不是爬坡就是下坎,稍不注意还有可能造成农机伤人事故。

微耕机发条弹簧安装视频,微耕机拉盘弹簧拆装视频(5)

尽管如此,现阶段来看,微耕机等微小农机依然是丘陵地区尤其是深丘、山地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农民较容易借助的农机。“‘解放了牛、累死了人’这一说法,反映出部分农机具不符合现实需求,不但没有加快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反而费事费力,效率低下。”浙江台州市集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卢平波说,未来丘陵农机一定是往作业效率高、安全性能强、操作便捷度舒适度好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不少企业已经将力量转向研发自走式、乘坐式微小农机。2021年,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四驱微耕机“小海狮”,不需要人扶就能自走耕作,重量也只有65公斤,一个人就能搬动。

丘陵山区农机化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品种、环节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耕整地机械化程度高,播种、收获机械化程度低,适用农机少;粮油作物机械化程度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适用农机短缺。

丘陵山地物产丰富,蔬菜、水果、薯类、豆类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大,农机需求高。以马铃薯为例,全国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西南地区作为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6%,但目前西南丘陵地区马铃薯综合机械化率不到30%,机播、机收率还在个位数。

当前,除了特色作物专用机械缺口明显,适用于小地块、大坡度的国产丘陵山区专用拖拉机尚处于空白,适用于黏重土壤、湿烂地块的轻简型作业机具也还缺乏。加快小型轻便、多功能农机具的供给,加强先进适用小型小众机械等短板弱项机具创制是行业内一道必答题。

丘陵山区农机研发,难在哪儿?

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曾尝试推出一款无级变速农机,对标北方农机前沿技术,意在减少档位,提高操作便捷度,但因不适应丘陵不同地区土质硬度,这款农机遗憾折戟。

丘陵山区农机研发推广,既会碰到全国农机产业的共性问题,又要面对独具丘陵“特色”的困难。与北方平原地区的沙性土壤不同,丘陵山区多为黏性土壤,动力消耗大,要求农机功率足。然而,丘陵地块小,可操作空间狭小,坡高坎多,要求农机轻便轻简,体型不能过大,更要通过性好、底盘抓地力强,爬坡越障、制动转向性能强。15°到25°稍高一些的坡地,对农机动力底盘横向姿势自适应调整要求更高。

以收获机械为例,南方水田机收若采用传统的轮式收割机,需要提前给水田放水、晒干土地,费时费力。“55马力以下的轮式拖拉机在南方水田走不动,100马力以上走得动,但会压到泥层,导致水田一年比一年软,过几年就变成了深泥脚田,机器进去就会陷泥里。”鑫源农机副总经理黄德军介绍。为此,越来越多的丘陵农机改为履带式设计,以橡胶履带代替传统轮式,减轻接地压力,机身不容易下陷,也不会对耕作土层造成破坏。

适应性与可靠性是农机质量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也是研发面临的两大难点。卢平波一直期待研发一款搬运机,解决丘陵地区农林产品搬运难题。研发初期,他借鉴坦克的原理,用履带代替滚轮,但实际应用时,机器爬坡、载动、通过能力并不理想。经过一次又一次试验,针对履带抓地力以及变速箱齿轮扭力等问题不断改进,第五代机器的适应性、可靠性才有了很大提升,卢平波为其取名为“爬山虎”。

为保证农机产品性能,田间试验是上市前不可或缺的环节。陈建告诉记者,农机尤其是收获机械试验非常困难,为尽可能多地获取测试数据,需要从南到北推进试验,但各地土壤土质、作物品种茎秆强度、产量不一致,小型收获机械超负荷能力较小,很难在一个作业季充分验证,这就使得农机的研发周期大大延长。

市场需求也影响着农机企业的积极性。丘陵地区作物品种、农艺多样,对农机品种的需求多样,但每种机型市场容量其实很小。如榨菜收获机,全国市场总需求量仅在6万台左右。“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特性,令不少农机制造企业望而却步。黄德军道出了痛点:“投入风险太大,首台套研发费用高昂,没有几十万样本,不敢开模啊。”

“榨菜、花椒、枸杞、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是丘陵地区老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国家应加大对小型小众农机的研发投入,构建科研院所与农机装备企业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鼓励成果及时转化推广。”杨敏丽建议。

此外,小型农机研发推广还被一些“烦恼”困扰。微小农机技术门槛低,市场上中低端产品较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研发-生产-收益-研发”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国家系统性支持力度不够。2021年,针对丘陵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急需机具,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了补贴额测算比例,还积极探索微耕机优机优补,但在科技攻关、生产制造、推广使用、维修服务等方面没有专门扶持政策,影响了农民使用。采访中,多家企业呼吁国家出台专门针对丘陵山区机械化的综合性扶持政策,全方位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

微耕机发条弹簧安装视频,微耕机拉盘弹簧拆装视频(6)

陈建认为,依靠农机企业一家一户的市场行为解决丘陵农机装备难题,始终无法回避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他建议,建立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从三个方面为我国农机研发及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一是设计模块化,实现动力机械、作业机械、传动机构标准化、系列化设计;二是制造柔性化,在满足多品种需求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试验虚拟化,通过虚拟试验,尽量减少田间试验次数,缩短机械研发周期,降低试验成本。

丘陵山区农机化,如何协同推进?

针对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短板弱项,近年来国家层面的相关部署正加速推进,由过去的地方自发、企业自为走向了组织化、系统化推进的新阶段。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与工信部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部署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工作。研发方面,集中开展丘陵山区专用拖拉机、果园多功能作业平台、轻简型收获机、黏重土壤播种机、油茶果采收机等实用高效作业机具研发;推广方面,支持浙江协同贵州、云南两省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加快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示范推广。

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处长孙奎法介绍,浙江现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4261家,2021年开展了10项“领雁”“尖兵”农机攻关项目,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手扶式轻型水稻插秧机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作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浙江着力通过社会化服务加速小型农机推广应用,布局一批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菜单式”服务。

应该看到,现代农业不只是农机的“单兵突进”。采访中,多位专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既不单是土地问题,也不纯是机械问题,要以系统眼光、一体化思维,推进农机、农田、农艺、设施、农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

微耕机发条弹簧安装视频,微耕机拉盘弹簧拆装视频(7)

当前,我国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亟待加强。产业品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等问题较为明显,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制约着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效益。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解决方案还不够多,尚不能充分满足丘陵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浙江临海市素有“中国西蓝花之乡”的美誉,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冬春西蓝花生产中心和重要的国际西蓝花集散基地。随着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西蓝花产业愈发受劳动力成本攀升等问题困扰。遗憾的是,西蓝花移栽环节机械化率仍处于低水平,采收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农艺。

临海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屈吕标告诉记者:“由于我们当地实行水稻同西蓝花轮作制度,水稻收割后的土地同机械化种植西蓝花的要求不相符,需要重新改造整理;传统的种植习惯没有考虑到全程机械化的生产要求,不同区域、不同农户种植方式不一致,没有统一标准,也不利于机械作业。”

类似的问题,丘陵地区很多农业产业都同样面临。“农机农艺结合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应该将适应农机作业作为重要原则,分区规划实现农艺制度的统一和发展,提高农机产品技术含量,达到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杨敏丽认为。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全国的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机械化,还有许多制约因素等待一一攻克。

少年时发誓“不当肩挑背磨的农民”的周元贵,几十年间倾心农机,对农业饱含感情,“种子种下去,就像养育小娃娃一样,你施肥、浇水、除草,他就会发芽、开花、结果。果实成熟的季节,微风一吹,他好像在给你招手、欢迎你、感谢你……”

“这辈子是不会离开农业了。”周元贵期盼着,有更多适用丘陵山地的农机研发出来,让丘陵种地不再难,让青年人不再畏惧从事农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白锋哲 余瑶

微耕机发条弹簧安装视频,微耕机拉盘弹簧拆装视频(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