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控制测量施工方案
(1)项目概括,作业依据。
(2)高程及平面坐标系。
(3)控制网总体要求及分布。
(4)水准测量路线。
(5)GNSS静态测量时效及精度要求。
(6)设备及人员配置。
2、测量数据计算和复核
(1)按照(工程测量标准)规定,复核本标段的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程引起的投影长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严格复核平曲线要素,逐桩坐标,竖曲线要素是否与交桩成果一致。
(3)采用双复合机制,对全线坐标及高程进行计算复核。复核过程中应该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保留计算过程资料,复核记录等。确定无误后可用于施工测量放样。
(4)复核的数据结果应该制作成CAD图形进行保存,用于过程放样的复核。
(5)如有复核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监理,设计和业主有关单位。
3、红线及原地面测量
(1)进场后测量人员应根据施工红线用地图开展红线放样工作。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全站仪、GPS- RTK、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或多种方式组合等方法进行红线放样。
(2)进场后,测量人员对红线范围立即开展原地面复核工作。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摄影测量、GPS - RTK、全站仪等方法获取原地面三维坐标,并根据三维测量数据测算土石方平衡情况,测量数据作为建筑工程基坑开挖与确定正负零的依据。
(3)大临设施建设测量,应与主体结构建立统一坐标系,并展图到CAD主体结构布置图中,大临设施不得与主体结构有冲突(具体根据方案实施)。
4、路基施工测量
(1)路基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恢复道路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测设、路基边桩测设和高填方等测量工作。
(2)道路中线恢复为了保证道路中线位置的准确可靠,施工前,应进行一次复核测量,并将已经丢失或碰动过的交点桩、里程桩等恢复和校正好。
(3)施工控制桩的测设由于道路中线桩在施工中要被挖掉或堆埋,为了在施工中控制中线位置,需要在不易受施工破坏、便于引测、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
(4)路基边桩的测设路基施工前,要把路基设计的边坡与原地面相交的点测设出来。该点对于设计路堤为坡脚点,对于设计路堑为坡顶点。路基边桩的位置按填土高度或挖土深度、边坡设计坡度及横断面的地形情况而定,常用方法有解析法。
(5)当路面基层工程完工后,按设计文件要求对路基中线、高程、宽度、边坡坡度等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的施工。常见的面层有水泥路面、沥青路面、水泥沥青复合路面等,本指南主要对沥青路面施工测量进行说明。
(6)路面施工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两部分。平面控制是定出摊铺路面的边线位置。高程控制是确定下承层表面高程与原设计高程的差值,以便在挂线时将沥青摊铺层的标高纠正到设计标高或者以保证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厚度作为控制。
(7)路面摊铺高程及厚度控制方法有:挂线法、平衡梁法、3D智能摊铺法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