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建立项名单,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建设的“语言认知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了北京语言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高校面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技术,开展有组织科研,汇聚和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发展需要的重要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各类实验室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此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是学校有组织科研的集中体现。重点实验室由刘利校长亲自指导,科研处组织协调,语言认知科学研究院王建勤教授牵头,立足学校优势学科资源,集结优秀科研团队,聚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举全校之力申报成功。
重点实验室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语言病理学”和“语言智能与技术”三个特色二级学科与“认知神经科学”交叉融合,形成了“语言认知神经科学”“语言病理与认知神经科学”“语言智能与类脑研究”三个综合交叉研究领域。重点实验室总体发展目标是在上述三个综合交叉研究领域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面向外国人的汉语习得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汉语国际传播与文化强国战略;
二是面向语障儿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践行“健康中国”建设;
三是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智能学习和类脑研究,对接“中国脑计划”,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需求。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重镇,北京语言大学拥有16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基地)。其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教育部、科技部支持的 “111计划”引智平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高校中仅有的两个文科类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由北京市教委支持建设。(数据截至2022年7月)
多年来,在学校党委统筹领导下,北京语言大学坚持“特色-创新-融合”发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面向科学前沿,对接经济主战场,厚植北语优势,逐渐形成了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北语特色”科学研究体系,学术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平台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术交流与协作呈现新局面,学术刊物取得新发展。
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勤耕不辍谋发展,在科学研究领域成果丰厚。学校举办了大学校长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36届年会等一系列高端学术会议;获共2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北京语言大学将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统筹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支持,全力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的建设保障,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高效协调的科研组织模式,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创新重大任务组织机制,谋划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科研任务,推动学科基础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为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欢迎关注“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关于北语的最新资讯!
素材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官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