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对新手爸妈来说:宝宝上学问题,似乎成了所有家庭的头等大事。“家庭与学校”,到底孩子多大入园比较合适?如何帮助孩子快速适应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进入集体生活后,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呢?
孩子到底多大入园,最合适、最科学。2岁?3岁?柠檬认为这个并没有太强的年龄界限,既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晚越好。确切地说,不能简单依据自然年龄而定,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的宝宝对家长的依赖性强,有的则相对比较独立;有的自理能力较差,也有的训练的时间较早相对强一些。
孩子要想入园,就必须拥有: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身体抵抗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其次父母还要充分考虑孩子各方面的特点与能力,综合权衡后再决定孩子何时入园。豆豆只有2岁半,比较活泼开朗,喜欢新鲜的事物。加上父母的工作原因,家里没人帮忙照看,给保姆带又不放心,妈妈就提前把豆豆送进了幼儿园,结果她适应的很好,这样的孩子就可以入园。
有些家长可能会犯难,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想去幼儿园,讲道理、买礼物,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可孩子就是不愿意去。要知道,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一定是因为在幼儿园过的不开心。幼儿园里没有熟悉的爸爸妈妈,孩子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全。就像你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也会怀念家人,对新的环境不能立刻适应一样。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柠檬的一个闺蜜有个好方法,这里分享给你,她用的方法是,塑造仪式感。她的女儿第一天入园时,一开始还很开心,但当松开妈妈的手之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扑回了妈妈的怀抱。这时妈妈对她说,“上学有特别的意义,这说明你长大了。今天起,妈妈每天都会帮你在门口拍一段视频,记录下你上学的过程,妈妈也会把视频给爸爸还有爷爷奶奶看,这是你成长的见证,怎么样?”女儿点点头,似乎意识到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缓缓地松开妈妈的手,边说着再见,然后走向教室,因为她知道妈妈在看着。
你也可以创造一个你和自己孩子的仪式,帮助孩子慢慢爱上幼儿园。
入园后父母要想孩子,快速的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就必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碰撞新的集体生活。
等到孩子融入到集体生活之后,家长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第一点,家长需要借助榜样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无意识的模仿家长,如果家长平时就有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会搜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家长平时在遇到熟人的时候就注意问好,也可以试着让孩子打个招呼,如果孩子害羞,不敢开口也不要强迫,孩子会在心里明白,要讲礼貌,这样,在他今后的人生里,都会注意对人采用有好的态度。
第二点,需要激发孩子的同理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可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比如,在一次画画活动上,小杰没有带蜡笔,想问宁宁借,但宁宁不愿意,也说不出理由。这时候,有位老师对宁宁说:“小杰看你画的这么好,他很羡慕,也想画出这样的画,但是他没有带蜡笔,如果你没带蜡笔,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宁宁回应:“我会很难过,我明白啦,我这就把蜡笔借给小杰。”
第三点,家长需要提醒孩子注意集体的规范。在学校中生活毕竟不是在家里,不能随心所欲,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在学校里,会有一些家中没有的规则。当孩子们在相处时,这些规则会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谁破坏了这些规则便会遭到集体地排斥。只有能够遵守集体规则的孩子,才能得到大家的爱。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家长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的从家庭过渡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