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1980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曾任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给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前两个分别是: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其中,第二条有个更常用的表达叫“机会成本”。
关键是,这位姑娘现在面临的取舍很难,因为机会成本貌似都很大。
先说如果去读研,放弃公务员。
下面是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一张图,是对中国社会分层一个简单的归纳。
当然,这个划分不一定准确,但却比较直接地给我们了一个印象:
公务员整体上处于社会中游水平,不好也不坏。
也和我们日常的认知差不多。
不同阶层的人数占比
再说如果继续走公务员路线,放弃复旦研究生。
我们先从考试难度上来说,国家部委时常有一两千甚至两三千比一的岗位。
但是,一般省考难度会小不少,大部分省录取率在2%左右。
如果是小县城、乡镇,这个录取率会翻几番,甚至有些偏僻的地方根本招不到年轻人。
部分省市公务员招录比
那么,复旦研究生呢?
近几年,名校招研究生有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地要免试研究生。
因为生源好控制,这个很容易理解,名校学生出国,就招其他985高校学生,或者211高校学生。
这样一来,普通学校要通过考研,上名校是十分困难的。
根据复旦公布的数据,2018年西方经济学招8个人,其中免试的名额是5个,也就是只拿出来3个考试名额,当年报名人数是73。
实际上,十取其一,在名校研究生招生中,比比皆是。
特别是这两年,因为疫情,名校学生出国受阻,也加入考研大军,招录比还在下降。
复旦大学2016—2018年研究生招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