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霸高效学习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4-30 19:15:27

如何看待考试

曾经有一位老师和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等到有一天,你开始接受这个社会是存在不同阶层的、而从一个阶层另外一个阶层往往需要一代甚至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你就会感激考试,因为考试是能让你迅速进入更高阶层的可能捷径。我也经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我从浙江省的一个小城镇来到北京,接受最好的高中教育,然后又经过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加州大学,最终获得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呢?我的家庭背最很一般,一步一步走过来,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以及考试——经年累月无穷无尽但却非常公平的考试。

后来经历多了,才发现老师的这句话不全对。比如在北京,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关系、有机会在很小的时候在英语国家生活,所以他的英语水平我怎么也赶不上。后来,读到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富兰克· H·奈特的著作,他很清晰地讲出了我的困惑:“决定一个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的重要性,大致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的。”

这句话也许会成为一些人逃避困难的借口:看吧,出身最重要。可是我记得,每当我用心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我都会更加努力,更加感激考试,因为这句话无非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世界的资源分配很不均匀,或者说,很不公平。可这恰恰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而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存在像高考这样公平公正的机会!出身是很重要,但是努力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东西。人为什么不应该努力,不应该奋斗呢?等到成家立业的那一天,我们应该很自表地说:“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我自己用奋斗得来的!而且顺带一不小心也解决了我孩子的出身问题!”

哈佛学霸高效学习法,(5)

如何看待老师

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刚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一开始,我和我的一个好朋友都不太喜欢她的课,可是我还是该做的作业认真做,该背的东西一样背,而我的朋友就找同学抄,也不学。大学期间我们偶然遇上一起吃饭,他感慨说,和我聊天的时候,总是能听我引用到很多优美的古诗文。他很认真的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某某老师这么没有教学经验,你为什么还能把语文学好呢?

我的真实想法是:虽然不觉得上语文课很有意思,但干嘛不学呢?许多同学放弃的学科更容易使自己脱颖而出。自己学得多了,学得比别人好,自然就开始感兴趣了,更想学了,语文老师虽然没有教学经验,但是讲的东西都还是必须要掌握的。

后来多年的学习经历让我明白了,自己很幸运地过了一道思想上的坎。很多学生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讨厌某门学科,这是一种很普遍,却也是很没有道理的现象。首先,你有什么理由去期待每一个科目都能遇到好老师呢?要知道,即使是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这些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优秀的老师仍然是少数,再热门的课也有学生趴在桌上睡觉,甚至有些学生则根本不来听课。

更重要的问题是:凭什么要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讨厌某个学科呢?想想也觉得荒谬,老师教不好,这本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老师对不起你,然而你却因此剥夺了自己去学习相关知识的权利和兴趣,试图惩罚自己,到底是图什么呢?知识不会因为从你不喜欢的某个老师嘴里讲出来就变成了毫无用处的东西:其精彩的地方也会永远精彩。

想得更深一点,这里真正核心的问题是:习得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老师。很多人说自学能力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那个能力之一。而我觉得实际上自学能力就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那个能力。

哈佛学霸高效学习法,(6)

关于总结和背诵

也许是我运气比较好,从小的时候就不断地能够体会到“总结然后记忆”所带来的成就感。我小学时候喜欢中国象棋,老家地方小,也不可能得到名师的系统训练,所以我练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里的街边找老爷爷下棋。老爷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指在棋盘上重新演练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在复盘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去总结,甚至争吵某一步其实还可以怎么走。不知不觉地,在大量复盘的过程中,我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棋路。在训练了记忆力的同时,棋艺也不断长进,最后居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全国第八名。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才认识到“复盘”对我记忆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复盘带给我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它让我开始喜欢“总结”和“背诵”。在中学阶段,我很少主动去做课外习题集。但是不管是在课堂上书本上、试卷上还是参考书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题,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总结:做对的题, 要回想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能做对:做错的题,要去揣摩当初的思考方式,都经历了哪几步,错在了哪一步, 错的那一步其实应该如何去思考。我惊讶地发现, 仅仅是做到这一点, 就可以让我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我想,我没有学过太多棋谱,却在和街角老爷爷的每一次复盘过程中记住了棋路,其中的道理大抵也是一样的吧。

哈佛学霸高效学习法,(7)

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使人受益终生。可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是好的,因为你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可如果你的习惯是不好的,你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这样不好,因为你的生活很快就会因为这个坏习惯而受到惩罚。

上高中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总结是最重要的,而背诵只是一个副产品。后来到了大学,偶尔回忆中学的课程,总惊讶的发觉:完全不记得自己当初是怎么总结的,又总结了什么,脑子里留下的只有当时不经意间背诵下来的知识。这种经历让我相信:背诵,记忆,才是学习最后的目的。为什么记忆会比总结更加重要呢?

终于在读到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时,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解释:

人脑中借存的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估计10%)是以有序的方式存储的随时方便“调出”,这部分称之为“记忆”。人脑中绝大部分储存的信息就像计算机中不分类管理的“拉圾文件”一样,在大脑中是随处堆放的。这些信息虽然存在大脑中,但是很难被“调出”,这部分我们笼统地称为“潜意识”。

当有新信息输人的时候,如果这些信息在输入的时候就是高度有序的。那么就很容易被有序地存放起来,很基易成为“记忆”。同时,随着有序信息(记忆)的增多,大脑就解越来越需要越来越多记忆细胞。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细胞间密度越来越高。于是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文紧密的神经元树突连接起来,于是就越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现象——换句话说,原本貌似毫不相*信息现在却产生了联系。

难怪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智慧就是记忆力”!

看到这段心理学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总结其实只是手段,是为了让输入大脑的信息变得更加有序,而背诵和记忆才是目的。再观察身边每一个让人觉得很传奇的朋友,他们的共同特点:知道很多,记得很多东西,或者说的正式一点叫做“知识很渊博”。

讨厌背诵的你,千万不要忘了,死记硬背带来的最好效果其实有另外一个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词:博闻强识。

哈佛学霸高效学习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