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儿童阅读分为不同的阶段:绘本、讲故事、文字阅读。
给儿童讲故事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个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
如果你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就能让孩子了解更多的词汇,提高理解能力,让孩子接触更大的世界。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给孩子讲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给他们读上 20、30 分钟,这会把阅读和宠爱连接起来,只要几个月就会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好处,并爱上阅读。
讲完故事之后,可以从孩子的反应判断效果。
当你的孩子开始要求你朗读更长一点的故事时,说明他们可以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孩子的提问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能理解复杂的情节。
阅读不宜过早,特别是阅读文字书籍
很多家长让孩子在 4、5 岁就早一点识字、阅读文字书籍,以便到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在谈论这个问题时,必须要了解大脑的发育时间表。
不同年纪阅读时,会依赖大脑不同区域的整合能力。
在 5 岁之前大脑的每个区域都是独自发育,每个区域的发育时间也不同,孩子的听觉神经在妈妈*第 6 个月时就开始发育,而阅读所需要的整合能力,5 岁之后才开始陆续发育,多数儿童的阅读技能约在5 到 7 岁之间获得。
英国一个研究阅读团队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在欧洲5岁开始学习阅读的儿童,并不比7岁开始学习阅读的儿童优秀多少。所以,过早让孩子进行文字阅读是一种拔苗助长。
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四、五年级时才会达到一定的程度,在那之前,孩子只能听懂一个情节复杂、曲折的故事,但看不懂。
多读原著,小说改编的电视电影可“做媒”
很多家长觉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没有原著好,希望孩子能去读读书。
下面是一位家长举的例子:以前演电视连续剧《围城》的时候,她就总是跟孩子说电视哪里哪里改编得好,哪里有出入,哪个人物比较具有原创性,哪一个不同于原著。
于是孩子便有心去翻看一下钱钟书的原著,那是他第一次将一部长篇小说看完,觉得受益匪浅,之后孩子便在电视作品与纯文学作品中找到了一块阅读的天地。
还有位上初中的男孩子特别爱看一些史诗性的电视剧,但电视台每晚只播一两集,他很心急,便自己找出书来先翻阅,然后抢在电视剧播出之前跟家人‘炫耀’他已经知道要演什么了!
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和吸引孩子阅读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经常给孩子买很多书,但孩子还是很少看书。
有一回朋友送给孩子一套丁丁历险记,大版的漫画,他却非常喜欢而且反复读了好多遍,最后慢慢开始喜欢上阅读了。
很多孩子都是追星一族,喜欢跟随明星行动。
不妨听听这位妈妈说的:
“读书也要像流行音乐一样,我们家小孩子肯定也一拥而上了。那天我在孩子收藏的歌星卡上看到明星的个人档案,不少歌星都有很高的学历,而且他们爱好的第一项就是读书。
我把这些告诉孩子。偶像的喜好让孩子也像模像样地读书,她读书肯定有学偶像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