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资面试体积与体积单位,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数与代数模板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01 20:58:40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体积与体积单位,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数与代数模板(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28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P32“练习七”中第1、2、4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丰富、有层次的活动体验,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水杯,水,可以放进杯子里的小石块,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感知“体积”

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1.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故事。

师:《乌鸦喝水》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简单地讲清楚《乌鸦喝水》的故事。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7故事图片,提炼故事的主线。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能喝到水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小石子让水升高”“小石子把水挤上去了”“小石子占了水原来的位置,水面上升”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小石子占了水的位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初步感受小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有空间,感知物体的体积。

二、实践探索,建立“体积”概念

1.实验观察:物体占有空间。

(1)教师做演示实验。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老师在做什么。

第一步:取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第一个装满水,第二个放入一块石头。

第二步:把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倒满。

(2)启发思考。

师:谁能说说,老师做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实验过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第一个杯子里的水没倒完呢?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发现第一个杯子里的水有剩余,并且能联想到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倒不完,但表述上不够规范,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如: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多出来了。有些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剩余的水与石头所占的空间一样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证明剩下的水与石头占据的空间一样大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体积的认识并不是空白,多数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模糊的、片面的。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学生对空间大小的感知情况,为构建体积表象提供真实素材。

2.实验观察: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1)教师演示对比实验。

两次实验前面步骤一样,取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第一个装满水。

第一次往第二个杯子中放入一块较大的石头。第二次往第二个杯子中放入一块较小的石头。

两次分别将第一个满杯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观察两次倒满后,第一个杯子里剩下的水有多少。

(2)启发思考。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提炼两次实验的主要情境。

师:为什么两次倒水,第一个水杯里剩下的水的多少不同呢?

【学情预设】前后两次,因为石头大小不同,第一个杯子里剩下的水的多少也不一样。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大,剩下的水就多;石头小,剩下的水就少。

【设计意图】直观感受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为“体积”概念积累感性认识。

3.观察比较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课件出示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图片。

师:我把洗衣机装进口袋里,可以吗?(教师边说,边示范装的动作)

师:我把手机装进口袋里,可以吗?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把洗衣机装进口袋里,学生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洗衣机太大,口袋不可能装得下。把手机装进口袋里,学生觉得很常见,因为手机比较小。

师: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情预设】学生较快说出三者所占空间的大小关系,但说不清如何比较。

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学情预设】学生凭感性认识很容易判断洗衣机的体积最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设计意图】给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故意制造冲突,让他们认识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三、类比迁移,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揭示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

师:这两个不同的长方体,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1)根据已有经验,推出体积单位。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测量物体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那么测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什么单位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较快联想到体积单位,但对体积单位的概念是模糊的。

【设计意图】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让他们在“线——面——体”的变化中发现规律,初步感知体积单位。

(2)介绍体积单位。

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分别写成cm3、dm3和m3。(板书)

2.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1)认识1cm3。

师:同学们,根据1cm、1cm2,想一想,1cm3应该是多大?

学生交流后,教师揭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板书)

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介绍,这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教师用自己的食指比画:一个手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魔方中的一块大约是1立方厘米,通过类推,从具体的素材中逐步建立1cm3的概念。

【设计意图】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建构线、面、体单位之间的联系,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再说说生活中的1立方厘米的物体,丰富学生的具体感知。

(2)认识1dm3。

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想一想,它的棱长会是多少。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一般都能观测出棱长是1分米。

师: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板书)

师:1立方分米多大呢?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学情预设】粉笔盒、魔方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3)认识1m3。

师生合作动手操作:用3根1m长的木条在墙角摆出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

师边比画边说:围起来的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谁能说说1立方米多大?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建构1cm3、1dm3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知道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师:同桌互相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m3?

【设计意图】学生对体积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只是知道物体有大小,并不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通过师生共同摆出一个1m3的正方体,为构建1m3提供直观体验,建立1m3的表象。

四、实践应用,内化概念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2“练习七”第4题。

(1)学生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2)反馈评价。

【学情预设】刚刚学习体积单位,学生体会还不是很深,可能会选择错误的单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选择做适当引导。如1块橡皮的体积相当于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5立方厘米只相当于半块橡皮这么大,影碟机的体积不可能是5立方厘米等等。

2.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第1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几种计量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3.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第2题和P32“练习七”第1、2题。

(1)学生自主解答后,小组交流。

(2)全班集中评价。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分别写成cm3、dm3和m3。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它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和飞跃。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模型,形成表象。但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还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分感知,才能逐步完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