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的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并入到人大后,得到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人大的这三门学科都获得A 。
从这一次的院系大调整来看,山西大学曾经的整体被拆分得支离破碎,元气大伤。如果这些院系当初没有被拆分,而是组建现在的山西大学,实力不知是否可以排进前10?
进入前20应该问题不大!
2、
山西大学第二次遇到的机遇,是2000年之前那一次申报211工程院校的落败。
1993年年初,国家教委提出了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实施“211工程”建设的方案,当时的计划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热烈响应,尤其是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根据当时的文件,山西省在省属院校中可以推荐一所学校加强建设,并在适当时候接受国家的预审,合格者进入211工程。出于某种考虑,当时山西省就确定了两所学校: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得到消息后,两所学校的全体师生都非常兴奋,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学校的建设和评估都放在第一位,气氛空前高涨。
1996年,专家组对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分别进行了预审,并高度评价了山西大学,全校师生当时都备受鼓舞。
可随后,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山西省决定,只让太原理工大学单独进入211工程。这对当时山西大学全体师生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大家都不知道个中原因,直接被告知无缘211。当时在校的学生为了表达愤怒和不理解,还引起了不少的极端行为。
根据相关资料,当时太原理工大学被评为211,实际上得益于当时几所学校的合并,扩充了太原理工的学科覆盖,而山西大学由于没有合并到好学校。
3、
山西大学虽然两次机遇都没有把握住,冲击211失败,但山西大学的师生一定是最有骨气的。如今在双一流学科上,山西大学继续强势出击。
山西大学的物理学是最有实力的,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授权。随着张婧教授的获奖,三大一基的最后一块拼图被补全,山西大学进双一流稳了。
看看学校近五年的获奖物理学科近十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15项,项目总经费5.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00项,总经费4.9亿元。以首席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包括王海教授主持的“基于光场态的量子信息研究”项目(2544万元)和“基于光场的混合型量子通信网络研究”项目(2826万元)、贾锁堂教授主持的“受限空间中光与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调控及其应用”项目(2665万元)、张靖教授主持的“基于超冷原子气体的量子模拟”项目(4000万元)、肖连团教授主持的“基于光晶格超冷量子气体的量子模拟”项目(3873万元),此外“973”和“863”课题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5项、仪器专项3项。
4、
山西的地域经济落后和高等教育的档次有脱不掉的关系,曾经巨无霸的山西大学,也慢慢地从拆分中恢复往日的元气。如今冲击双一流,或许,能让这个现在“无人问津”的大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重新回到曾经的辉煌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