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手鼓入门多久,非洲鼓入门要多久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04 02:33:30

基本功: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做一件事,比别人少用一些时间,就有机会做更多事情,就可能更多享受到生命给你带来的多样性,你的人生就会更加丰富。相对的:你活的就比别人长!

非洲鼓练习也是一样,如果你把练习进行高效的完成,那么你可以更多的享受非洲鼓给你带来的附加价值,改善你生活的品质,享受更多高质量的生活,进而活的更丰富、充实!

非洲鼓的基本功是一个综合体,而不仅仅是今天你练习了多少个小时。大宝认为非洲鼓的基本功应该包括如下组成:对非洲鼓本身知识的了解;对非洲鼓练习方法的理解。

一、对非洲鼓本身知识的了解

对于非洲鼓本身的了解,大宝在以往推文中写了很多,今天大宝和大家主要谈论一下思维性的东西,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先去了解。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这样问:为什么我们不去了解?

就好比我们刚买的新手机,最先*事情未必是下载很多APP,而是打开设置,按自己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先设置一遍。因为你会有一种归属感,这个手机属于我,它的设置是按照我的习惯进行的,我可以完全掌控它。

非洲鼓也是这样,有很多小伙伴买完非洲鼓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先去了解非洲鼓,而是第一时间去网上、群里、朋友圈去求各种谱子,然后弄到一堆谱子,过了好久也未必能打出一个作品。进而抱怨没有天赋,别人糊弄自己给的谱子不对等等一系列事情逐步发生,最终放弃了非洲鼓。

对非洲鼓的基本知识、历史文化、音色构成等等诸多方面的了解不会耽误你很长时间和精力,相反这些知识会节省你很多时间,进而让你和非洲鼓彼此都会有归属感。你也就能更好的掌控这门乐器,最终能够达到良好演奏的目的。

还有的小伙伴喜欢非洲鼓的伴奏玩法,偶尔攻击喜欢玩传统曼丁的鼓友,称其与时代脱离;玩传统曼丁的鼓友偶尔会攻击玩伴奏的鼓友,称其误人子弟等等……其实这是思考的一种错位。大宝觉得里面的实质应该是这样的:

其一,非洲鼓对于传统曼丁来说,是唯一,具有特殊性;对于伴奏来说,是工具,具有广泛性

其二,通常我们谈论非洲鼓自然是站在西非文化的立场来谈,就像我们谈论京剧不会依据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养了多少牛一样,这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其三,对于非洲鼓在伴奏中的应用,是非洲鼓作为鼓类的属性,这个时候和非洲鼓的诞生地以及相关文化就没有实际关系了。

所以说对于有的人爱好伴奏,有的人爱好曼丁,这是看个人爱好,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里面的实质:有的人喜欢非洲鼓的“鼓类属性”,有的人喜欢非洲鼓的“文化属性”。爱好的不同实质是对于属性不同的需求!这才是核心实质问题!和伴奏与曼丁之争没有一毛钱关系!也请相关从业者以及爱好者不要钻进牛角尖!

二、对非洲鼓练习方法的理解

我们许多小伙伴对非洲鼓的练习大部分还是在伴奏上,误认为每首歌曲都应该有对应的非洲鼓伴奏谱子!这怎么可能?西非人也不会唱《小宝贝》,他们怎么可能有《小宝贝》的鼓谱?几百年前的西非人也没电,也没有音箱,他们怎么可能有现代音乐伴奏?

如果我们把非洲鼓不同属性混为一谈进行错位练习,未必不成,但难成。

所以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初学鼓友两年前在各种求谱子,两年后的今天还在求各种求谱子!打的还是那些东西,求的还是那些谱子!

又有些鼓友真的挺上心,也真的很喜欢非洲鼓,想尽力掌握这门乐器,所以如果你是属于这类鼓友,那么大宝和你一道通过这篇推文来帮你破解一些练习的难题。

我们将从这几点入手:

必要基础乐理掌握;

耳手互换思维;

刻意重复训练;

适时逃离舒适区。

①.必要基础乐理掌握。

对于非洲鼓来说听学很重要,但大部分鼓友是没有这个条件的。所以在个人练习中掌握一些基础乐理是比较高效的。比如说大宝的第1~3季教材也都是以曲谱练习为主,可以对双手协调度以及对鼓的击打感觉的提升都是有是巨大的帮助的。

但过于依赖曲谱可能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思维:就是认为对于非洲鼓来说,节奏是最最重要的。也有很多其他打击乐的老师经常会和大宝探讨一些问题,绝大部分问题都是以节奏为论点进行讨论。其实大宝认为:在非洲鼓练习初期,节奏是最不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应该是双手协调性和对音色的掌握,节奏只是帮助你实现这两个目的的工具。

所以说既然是工具,并且又可能是高效的工具,那么作为基础乐理本身我们还是要懂一些的,比如说最常用的前十六、后十六、切分、附点等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是一定要掌握的。

②.耳手链接思维。

有许多初学鼓友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知道在哪弄一个视频,然后就开始找别人扒谱。这个坏习惯主要坏在缺少对自己耳朵练习的渴望!

学习非洲鼓手固然重要,但耳朵是重中之重!

如果让你自己扒谱,你可能会说我听不出来。但实际呢?是因为你练习过类似的节奏和手法,你才可能听出来;而你没练习过类似的节奏和手法,你大概率是听不出来。

所以说,在你想要扒谱之前,请先丰富自己的练习量,然后再去扒谱。求助之前,请先自助!大宝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初学鼓友,几乎很少有老鸟会愿意帮你扒谱子。

其一,尤其是对复杂的节奏型,这需要很大的劳动强度。

其二,初学鼓友找人扒谱子的这种行为大概率会实现一个规律:这位初学鼓友对非洲鼓热度一般坚持不了3个月,对于非洲鼓来说就是一名过客,这是很多老鸟不想帮助初学鼓友的最重要原因。

还有很多喜欢伴奏的初学鼓友求完伴奏谱子之后就开始“一顿操作猛如虎”,然后陆续发现几个问题:我这么跟不上歌曲?这个谱子对不对?一定是给我谱子人骗我!然后把非洲鼓扔一边,放弃。

殊不知在拿到谱子的时候初学鼓友要明白几个真实的道理:你知道歌曲的速度么?你练习过不同节奏型的衔接么?你进行过乐理节奏型的时值训练么?你进行过双手对不同节奏型的切换训练么?最重要的是:你的耳朵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和速度么?

此时此刻,那张你千寻万觅的谱子就是废纸一张!

所以说:非洲鼓的练习,手很重要,耳朵亦重要!

③刻意重复训练

想破解上面那个难题,我们就需要刻意重复训练。这套方法的核心是:优秀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我们来一起举一个例子,一个大部分初学鼓友都遇到的情况。

比如说有一个初学鼓友喜欢伴奏,他就想玩一玩伴奏,然后各种搜索寻求,找到了《一瞬间》的曲谱,然后开始练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什么?

第一:120速度的不同乐理乐句在击打上是什么样?

第二:假设一个加花是一拍子后十六加上一拍子的八分,那么这个后十六和八分的衔接的速度和击打感觉是什么?

第三:一首流行歌曲的伴奏有很多种加花,那么如果你想练习不同加花的话,你该如何去衔接不同的加花与主节奏?

……

再比如说有一个初学鼓友喜欢传统曼丁,他首先要知道的是传统打法是分曲子的,不同曲子有不同的味道和文化符号,这些是必须先要知道的。所以他解决的是刻意练习这个传统味道以及音色,如果把伴奏手法套入到传统曼丁中,这只能说是在练习,而不是刻意练习!或者是说在不同属性中进行了错位练习,这种练习就是非常低效的,甚至没有意义的!

……

等等,这种相似的问题在练习中可以遇到很多很多。而这些一系列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都没有解决,然后去练习一首完整的伴奏歌曲或者传统曲目,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的低效。我们只有一次生命的时间就很容易被这么被低效浪费了!

中国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小时候教室后面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定律叫“一万小时练习定律”。古今中外所有的答案归结起来其实就那层意思,就是你得花时间死磕、自虐,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

其实大宝认为只知道死磕“一万小时”的概念毫无意义,你要了解科学的练习方法,你更需要知道“学习的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有针对性的、带套路的刻意练习。

我们许多的学习仍然建立在农耕文明的时期的智慧:勤奋、钱粮和老天爷。比如:我时间少(无法勤奋);我收入低买不起好鼓(钱粮不济);我天赋不足(老天爷不帮我)。这些思维是需要改变的。

非洲鼓的学习也是这样,高效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法门!

话又说回来,想增强对高效学习的认知,就首先要知道练习的本质是什么:练习的本就是基本功,基本功的本质就是“套路”。

你没看错,就是这两个字,只不过现代人把套路这个词语进行了污名化,其实套路本身是有大学问的。

我们可以把套路比喻为:知识的罐头。前人留下的高效知识都在这个罐头里面,而不高效反而搞笑的知识很快就会腐烂掉,我们后人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个罐头里面的食物更多,味道更丰富,从而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理解完套路之后,我们要知道套路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套路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知识经过科学高效的手术,将其进行有效拆分,让被拆分的每一个单元都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对独立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的刻意练习,各个击破,最后将这些独立的个体进行拼装组合,重新组成一套可以有高效使用价值的知识工具。

最通俗的来说就好比你练习一个很长solo乐句,如果你看到这个乐句的曲谱你就应该在相对比较短时间打出来,而不是一遍遍把这个乐句练熟。因为你在练习这个solo乐句之前,你应该练习过很多短乐句,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短乐句你刻意做过系统的训练,那么当你看到一个长乐句之后,很容易把以往的碎片化肌肉记忆进行拼接,形成长乐句的肌肉记忆!

③.适时逃离舒适区。

如果一个节奏你打了一万遍,已经很熟悉了,然后又打了一万遍,那么你也不会高效成长,因为你一直在舒适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不同阶段或者去参加课程或者去交流学习,因为这是对于非洲鼓初学鼓友逃离新手区几乎唯一并且高效的办法。

有很多小伙伴会这么思考:等我会的差不多了,我再去各种学习和交流。如果你一直在舒适区,你也不可能“会的差不多了”。

还有很多初学鼓友参加过一些大师课或者名师课的集训课,然后回来抱怨说没学透彻,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2-3天就学透彻了,那么这些老师十年如一日的学习与练习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们的学习顺序并不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而应该是舒适区→恐慌区→学习区。本来自己在舒适区,然后通过交流学习之后突然把自己逼到了恐慌区,通过回家去消化理解练习,把这个阶段变成了学习区,又通过不停的练习与思考又变成了舒适区,然后继续参加课程学习交流寻找新的恐慌区这才是一个高效的进步方法。而不是在舒适区把一个东西练习了好几万遍。

所以说:

你逃离舒适区的意愿,决定了你技能进步的快慢!

你对恐慌区的渴望,决定了你所站的高度和视角!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