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能记住其中的一些部分,那么就应该离开钢琴,先来反复回忆那些遗忘的部分,以便再次获得完整的记忆。然后在几小时之后再回到钢琴上背奏这首乐曲。
如果某些地方你仍然没有记住的话,就看着乐谱把这些部分按需要多弹几次,然后再将乐曲从头到尾弹奏一次作为检验,看看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这次是否弹得好些了。
如果还是不行,就应该再离开钢琴重新默读乐谱。在这段时间内,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跳过那些没有把握的乐段,进入乐曲的其他部分。因为如果这样记忆的话,就会失去乐曲的听觉逻辑发展,造成记忆的混乱而损害记忆的接受能力。
当每一乐句的旋律走向,起伏变化,语调表情,指法奏法等都经过了反复仔细的练习过后,已经能信手弹得满意,乐曲的整个音响效果已经牢牢地印在脑子中时,谱自然就背下来了。
位置的记忆
这是将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作为记忆的主要依据。
钢琴演奏从动作的结果而言,是手在键盘上的位置的连续变化。因此,将眼睛对于键盘位置的视觉与手对于键盘位置的触觉结合起来,也是钢琴演奏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舞台表演时,手的位置记忆经常起着相当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许多演奏者都是通过把乐谱上记载的音乐转化为演奏动作,再转化为手与键盘的相对位置来记忆的。
位置的变化是通过无数次重复练习后形成的习惯动作,这对于演奏的准确性有很大关系。问题是如果万一在舞台上出现位置错误,演奏者必须有充分的能力和准备在极短的瞬间把手调整到正确位置上来。这就取决于演奏者在日常练习中对细节的位置的记忆和控制的程度。
动作的记忆
这是将肌体作为记忆的主要依据。
演奏动作经过无数次的重复练习,会由生疏变为熟练,也会由有意识变为无意识。这种连续的无意识动作,非常有助于记忆。
弹奏钢琴既要用脑子记谱,同时手和手指的触觉位置也可以加强记忆力。触键时手的状态,用力的习惯,乐曲的弹奏动作所形成的整体线路,以及手指的间隔等许多感觉,都会进入背谱的记忆中。这就像一条已经走得很熟的路,用不着刻意想,就知道从哪往哪拐弯儿,就能到达目的地。
但是,动作记忆建立在极端熟练的下意识动作上,不能成为背谱的最重要出发点。
因为我们在弹奏一首作品时,都是一遍遍反复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手指的机械运动。当乐曲练熟后,就可以凭借手的习惯性动作去演奏。这时肌肉和手指的运动都处于一种惯性状态,如果整个记忆是建立在这种动作的基础上,就有很可能因此而产生记忆障碍。
万一在舞台上动作中断,就会容易发生由于继续不下去而使演奏中止的意外。因此,动作记忆虽然帮助背谱的重要方面,但却不适合作为背谱的主要方法。
有的演奏者从不依靠理性的分析背谱,而仅仅在不断重复的练习过程中,依靠这种无意识的动作来背谱,这是很危险的。实际上任何错误都是大脑没有正确指挥的结果。这不仅是无效的记忆,而且由于记忆总是把练习过程中所有动作、音响信息都存入大脑,这就给记忆提供了错误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