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了解完青春期男孩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不要较劲,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这是我咨询一位老师后,得到的回复。
两件事情别跟他较劲,小心养废孩子1、不要在小习惯上跟孩子较劲
例如孩子几点睡、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洗澡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行为模式,父母实在没必要一直揪着这些小事不放。
《野性养育》一书中提到,13~17岁的孩子,为了激怒父母,会故意对明知父母会反对的事情表现出喜欢。
所以当你们越是纠正孩子这些习惯的时候,他们可能越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故意要跟父母“唱反调”,好彰显自己的尊严,脱离父母的掌控。
“六岁以前盯紧点,青春期后想开点”,是父母们值得学习的箴言。
在孩子们六岁以前,正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且父母这时候的身份在孩子眼中尚且具有权威性,你们就可以盯紧点,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习惯。
而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模式已经养成,而且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有自己个人的见解,父母就要学会想开点,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不停地念叨孩子,这样不光自己受累,孩子也跟着烦躁。
2、不要在兴趣爱好上跟孩子较劲
《少年说》中有一期,一位高二因为曾离家出走,让父母担心了,所以当着大家的面,对父母真诚地说了一声“对不起”。
本以为接下来就是感人的亲子大和解环节,结果父子却又因为“打篮球”问题而有些争论。
男孩认为打篮球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整个学生阶段最快乐的时光,可以让他暂时从学业的压力中脱离出来。
可父亲却让他把自己打篮球的时间控制一下,男孩有些犹豫地解释,自己每次回家打球,也就两三个小时,并没有打一下午占用学习时间。
结果自然还是孩子败下阵来,告诉父亲会缩减打篮球的时间,管好自己。
其实,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这位男孩还算比较懂事,懂得体谅父母,并且反省自己。
但有些青春期男孩,可能未必就能做到,如果父母经常干涉他们的爱好,总认为这不是正经的孩子该*,或者是会耽误到学习,其实容易打击到孩子的自信,还可能导致其逆反。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们正走在人生的分岔口,未来的计划、个人的信仰都处于迷茫期,他们能找到一个热爱的东西就已经很不错了,父母没必要太过干涉。
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可以鼓励孩子们多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只会读死书,做个应试教育工具人,以后出了社会什么都不会,更容易陷入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