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光
【来源】转自微信订阅号“乐玩音乐之家”,本人为订阅号编辑。
【缘起】我们就是几个喜欢音乐的家长,从小白学起,致力于“在玩中探索以家庭和社群为主的儿童音乐教育”。记录下这个过程一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另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更多的人能深入思考儿童音乐教育。
【地点】天津中北镇及周边
(晨光儿子的小U弹奏曲,12岁小帅哥)
01 缘起收到这么一份邀约,真的是挺意外,也略略感觉到有一点点的小压力,因为在带儿子学习尤克里里的路上,其实是第一遭,并没有太多的参考经验。
我和凤凰于飞的相识缘起于奥兹幼儿园,我俩的女儿是在同班的大妞妞和小妞妞,连名字都一样!奥兹确实是一个神奇而又富有魔法的地方,让我至今都觉得与她相识是一份幸运——改变了我育儿和自我认知的方向和道路;同时我也在这里得遇很多不同维度的、可以被我尊为师的家长和老师!
我和凤凰于飞还有点妈几个人,在幼儿园跟美丽的秋萍老师一起学习音乐不到一年,是特别美好的一段经历,至今想起也仍有一份温暖和轻松。我们在一起玩儿小U和五音竖笛,学最基础的演奏。我也是一名音乐小白,其实弹小U主要因为儿子学习小U。这次凤凰于飞让我写写关于孩子学习小U的经历,看看有没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我觉得我可以简单地说说我们的学习过程,还有我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02 乐器选择在我考虑孩子的音乐教育方面,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被音乐所滋养,并爱上音乐。因为爸爸在一次广播中听到了一个音乐培训机构的节目,才第一次了解尤克里里。
我觉得小U是可以和儿子一直相伴的一个乐器,它并不像钢琴这么复杂,必须有特定的场所才能弹,而小U却可以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期像朋友一样陪伴在他的身边,另外我当时也以为这个乐器难度并不高(其实后来发现,是我太天真了,┭┮﹏┭┮)。
03 培训机构的挑选在决定学习尤克里里之后,就需要选择一家符合我们教育理念的培训机构。
最后选择的机构是由一群年轻人成立的。机构创始团队的几位老师都是从小学习音乐被严格的父母管教,然后一度逆反到放弃音乐,再几经周折后又由自己的内心重新出发,在音乐的道路上又开始发力。
从我的角度来讲并不希望找一个纯技术流、但不关心孩子内心和音乐感受的机构,而这些年轻人曾经的学琴之路会使得他们会更理解孩子们,也在多年后的今天更懂得当年的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会相对灵活一些。所以这是让我觉得我可以放心让孩子和他们一起去成长的一个原因。因为我相信有过那样的经历的人,当他再作为老师的时候,看到眼前的孩子,也许就会看到曾经的自己。
现在关于学习尤克里里的培训机构已经越来越多了,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理念。我个人的经验是,机构的理念我们只能取其主流,重点还是要更多关注老师和孩子的相互适应程度。因为毕竟是教育企业,老师才是站在教学一线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但人的把控是最难的,所以即便机构创始人再有理想,但随着团队的扩建也很难在各方面保持稳定一致的品控。
04 家长与老师合力应对瓶颈期在接下来的六年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与老师相处的过程都是非常轻松和愉快的,没有孩子无法承受的严格,更没有出现过筋疲力尽的面对,甚至到痛苦抉择的局面,所以我很庆幸能遇到适合的老师。但毕竟是一个培训机构,会有教学目标,上课之后就需要练习,我家也遇到了一段的瓶颈期——孩子不愿意练,或者是他在总是弹得不好的时候就没有信心。这时我就尝试着想办法如何去引领他,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父母去要求他。
学琴初期,我曾尝试和他一起练,他学什么曲子我也练什么曲子,然后我做他的学生,虚心地和他请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觉比较有有趣,也有一份骄傲感,所以每次效果还不错。但是这个伎俩也不能长久的使用,因为有两个原因:
- 一方面随着孩子学习的时间越来越久,他的能力越来越强,我开始跟不住了;
- 另一方面,重复着使用一个套路对于哪怕就是小学生的他们而言,也觉得不再新鲜了。
后来也出现过几次不愿意练琴的时候,我没有逼着他硬练,而是和老师做了沟通,慢慢就又恢复了正常。值得欣喜的是孩子慢慢地步入了轨道,他已经开始能够感悟自己弹奏的音乐。他的感觉比较敏感且细腻,所以练琴对于他来讲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有时候我也会唠叨,毕竟他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要求去练琴的状态。幸好老师也能理解孩子们的心理,都是学琴学音乐的娃,能在教学中遇到瓶颈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法。
作为父母来讲,对于音乐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能想到的办法可能比较有限,而作为老师的他们会根据学习的难度制定不同的方案和一些奖励或者是竞争机制,比如参与群内练琴打卡,给孩子们搭建舞台演出,以激励孩子们多多练琴……。我们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使得儿子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掉队,而且越来越喜欢弹琴。
05 始终不忘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心目前孩子可以弹奏一些大曲子了,让当妈的我觉得非常的开心。每当听到他的琴声都会有被拨动心弦的感觉,格外地感动。他六年学琴的时间其实是挺长的,如果持续每天坚持练琴的话,可能水平会比现在要高很多,但是也许这就是我吧,没有在技术方面对孩子太高的要求,因为我们夫妻都是希望孩子享受音乐而不仅仅是单纯掌握一种技能。虽然练琴是一定会面临枯燥这一个过程的,但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尽可能地让孩子去尝试接受练琴的同时也能够喜欢和爱上这个乐器。
父母的作用始终是引领,这份引领真的是要落地、要去多方的尝试。这对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能做的就是身体力行去引领孩子增长对任何美的东西的感受力,而不是去把孩子雕塑成我们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
06 孩子的自主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规划和时间的酝酿在参加宇文老师的音乐培训的那一次经历让我对音乐感受有了一个全新的体验,那就是音乐随心——用心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自由地在身心中流淌。首先是要感受到,才能发觉这个内驱力,这不仅是在音乐方面,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中其实都是相通的。孩子学习音乐的更高层级其实是他的身体、他的心在感受,这种内在深刻的记忆形成后孩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热情去练习,并通过刻意练习在某项乐器上去呈现出成果。
其实,在孩子其它教育方面的选择上也有类似的情形,家庭选择和规划很重要!在这方面,我要感谢奥兹对我的影响,让我去了解和尝试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但现实其实又是挺残酷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这条路上现在遇到最大的难题是时间——宇文老师的音乐理念也强调,让孩子浸润在音乐中,发掘他内心的感悟,由他的个体发散开来,自主去选择他要什么!但这需要充足的时间,需要周围环境和家长的引领。
可现在的孩子们,尤其是上学后的孩子们,时间成了最奢侈的东西。我其实也经常被焦虑裹挟着,需要时不时回到纯净的地方滋养一下。美好的事物,它的生存空间是这么的狭小,需要很多人经过很长的时间的努力坚持,才会开花。
07 明确目标,静待花开在这里,再来说说我家的另一个例子。
上面说过,我儿子在练琴时不会特别困难,而令我为难的是同在学琴的妹妹却还未走上轨道。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我们不可能找到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慢慢等待,只要我们心中目标清晰就可耐心地静待花开!也许这花的生长周期不同,也许连花的品种都不同!
08 结语其实很多天前就有了初稿,在群里看到很多位家长的真知灼见后,我就不好意思拿出来了!但答应的事情还是要做完。在整理的过程中,倒像是对自己陪伴孩子学琴之路的一次梳理!我不觉得上面这些啰里啰唆的东西可以给大家带来多少值得借鉴的东西,但有一点我是坚信的: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是天生的,启迪并呵护它是我们最应该做的,而具体采用何种路径和方法是“术”!家长在清晰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可以殊途同归!
在此,谢谢凤凰于飞的邀约,让我和大家一起抱团取暖,继续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音乐之路!也祝愿乐玩音乐之家由小家变大家,滋养更多热爱音乐和崇尚健康教育理念的家庭!
晨光
2020.12.24
END
小编有话说
晨光特别幸运,儿女双全,因为也是全职妈妈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思考比较多而且较为深入。当初我们在奥兹一起学习音乐的时候我就发现:她有一个突出的技能就是思考力和表达力特别强,总能从事情的本质和原点来看问题,而且即时口头表达极为顺畅。相比起来,我虽然码字还可以,但其实口头表达并不如她流利。
另外想起来向晨光讨教的另一个原因是,我闺女最近和几个小朋友初试小U,我有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当在向晨光咨询的时候发现她的回答非常细致、全面而且很有借鉴作用,所以我就琢磨她家孩子都学了6年尤克里里了,那她踩过的坑咱们就可以直接跳过去了,哈哈~
前两天我俩还聊到,我觉得她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其实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比如乐器选择、机构的挑选、幼儿园的影响、我们乐玩音乐的初心、家长的引领……感觉她的东西很多,但篇幅都没有展开,有点遗憾。晨光说因为只能看到自己两个孩子的案例,而且还存在差异,所以谈不上规律,怕说太多细节会主观性太强,容易误导别人,因此更多地停留在谈自己感受的层面上。晨光还说,其实她最终想表达的是:虽然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小U过程中没有流于“刷技术”,但仍然也能走这么久,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类似价值取向的家长带来一些信心。
另外最近我在向晨光咨询孩子学习尤克里里是选择一对多还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时,她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我觉得也比较有借鉴作用,整理如下供有缘人参考:
- 从孩子性格上来讲,如果偏外向一对一问题不大;如果偏内向可能更适合一对多;
- 从人的社会属性上来讲,孩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同伴的陪伴、竞争、游戏等,所以初期一对多更加适合,尤其年龄较小的孩子;
- 从课程内容上来讲,虽然一对一教学孩子的进步会更快,但也会带来课程内容过于充实和课下需要更多练习时间给孩子造成的压力,不如放慢节奏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并能更好地消化课堂内容。
特别感谢晨光能抽空整理出自己的经验!她一再强调这只是她个人的经验,怕误导别人,但我相信这篇文章的读者应该有这个判断能力,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我们只是在这里聊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何谈“误导”?
最后还想再啰嗦几句。有没有觉得,比起随便乱扔的硬广来说,晨光的“软广”既有故事又有温度,理智的思考结合实践经历显得特别有说服力?而且透着对读者的尊重。试问这样的“广告”谁能抵挡呢?音乐教育的讨论肯定避不开培训机构的选择,而且好的老师会自带流量。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后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机构和老师。
期待听到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