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业好不好,记者是学什么专业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14 12:27:47

本文6000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5月8日揭晓的2023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主要颁给了俄乌战场的新闻工作者。在颁奖会的直播上,执行人Marjorie Miller使用了“勇敢”一词来概括今年的普利策奖获奖者们,也献给所有致力于2022年新闻业的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详见《2023年普利策新闻奖名单公布》)。

作为一个前报人,现在的自媒体作者,我为“亲子共学”项目分享记者这个职业,正好是普利策奖揭晓之后,于是自然地从这个话题讲起。

由于记者是提问的职业,所以在一个半小时的分享时间里,我以设定问题、邀请孩子们回答、再由我来讲述的方式,完成了这次分享。借助这次分享,我也回顾了自己的职业并进行梳理,形成一篇文章。由于是分享会,并不是写论文,有些观点也仅代表个人意见。

以下为分享会的记录,略有改动。特别感谢现场摄影的Susan姐妹

记者专业好不好,记者是学什么专业(1)

记者专业好不好,记者是学什么专业(2)

记者专业好不好,记者是学什么专业(3)

记者专业好不好,记者是学什么专业(4)

记者专业好不好,记者是学什么专业(5)

记者专业好不好,记者是学什么专业(6)

写在前面:

分享会上的同学,既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他们对记者职业充满好奇。

关于“你想做什么方面的记者?”有人想做时尚娱乐记者,有人想做战地记者;有人想报道社会新闻,有人想采访名人,有人想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也就是调查记者。

有同学问:“主持人、导演这些是不是记者?”新闻记者需要跑新闻。记者按照所属媒体的不同,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等。只要涉及采访、报道,都是记者要做的;做节目属于广义的媒体工作者,所以电视台会有节目部和新闻部的区分。

新闻奖的类型包括消息、通讯、新闻专访、新闻评论、新闻副刊、新闻摄影、新媒体、新闻论文等,写这些类型文章的媒体从业者都可以是记者身份,评的是新闻专业人员记者或者编辑职称。

关于“记者需要什么素养”?同学们提到需要语言组织能力、沟通的能力,提问要让对方比较舒服;洞察力、随机应变、敏锐的观察力等,不能歪曲报道。还有同学提到,记者要身体好,特别是摄像记者扛着大机器,需要身体壮实。

关于记者职业的优点,我给同学们看了多年采访积累下来的媒体证,特别是我参加了15届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些媒体证都保留着。他们对这些证件很有兴趣,也了解记者有机会参加各种活动并自由采访。

当然,记者也是高强度的职业、作息没有规律的职业,比较辛苦。

如何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说了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如果你花时间来寻找你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保证,那将是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在你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你要想清楚几件事,第一件事你要想清楚说我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就是我热爱什么东西,这个是最关键的事情;第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第三你愿意用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去完成,这件你喜欢的工作和你专业的事情。”

图书《第二座山:为生命找到意义》作者戴维·布鲁克斯则把人生形容为两座山峰,第一座山构建自我,第二座山放下自我,走向责任和奉献。这两座高山都需要努力地攀登。

愿各位充满智慧去寻找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一问:你们认为记者是一种什么职业?

记者的定义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遗愿设立的普利策新闻奖,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策说过的一段话,成为记者职业的经典语录: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这段话说明记者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高度和视野,及时发现问题,揭示事件的真相,进行舆论监督。

中国则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记者。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是中国新闻奖,还有长江韬奋奖、飘萍奖等,都是根据著名记者名字命名的中国新闻奖项。

二问:如果你做记者,你会选择报道什么方面?

我所从事的记者职业

我在一家行业报做了20多年记者。这是一份影视文化类的周刊,基本是采编合一的模式,又做记者又做编辑,从采访、编辑、校对到最后付印,需要从头跟到尾。不像那些大报社,通常是采编分离,也就是记者负责采访报道,写好稿子发给当班编辑,由编辑对内容把关,编辑后刊出。

记者是分很多线的,有时政新闻记者、社会新闻记者、经济新闻记者、科教新闻记者、体育记者、文化影视新闻记者等。我的采访领域一开始是广播、影视新闻,后来扩展到演出、音乐、图书、艺术领域的采访,也就是说,凡是和文化艺术娱乐相关的内容,都是我们的报道范围。

日报的节奏是新闻为主,讲究短平快,当天发生的新闻当天或者第二天刊出。我们是一家周报,也就是一周出一期,所以我们的内容是专题为主,资讯为辅,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根据一周的热点事件,策划选题,做比较有深度的大稿子。

日报通常是让读者及时了解新闻。周刊则是透过这个新闻,挖掘更深更广的内容,也可以让读者看得比较过瘾。

我们做得比较有影响的,也能拿到年度新闻奖的,往往是一些经过策划的专刊,就是一期报纸全部围绕着一个内容来进行报道,比如《动漫专刊》《G20专刊》《良渚文化专刊》《亚运会场馆专刊》《抗疫专刊》等。

做记者有很多特点和优势,其中开拓眼界、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强对事物综合判断的能力,都对提升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回顾记者职业,我还是很感恩,因为有机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触很多人和事,特别是文化艺术领域,一直是自己感兴趣的,能够通过报道,获取最新鲜的资讯,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三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够做记者?

记者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做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以下这几点我认为比较重要:

1.记者要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写这篇分享文章的时候,我把好奇心放在最前面。无独有偶,后来看到《为什么我会选择学新闻》的文章里,《南方周末》编辑吴筱羽认为,在所有适不适合做新闻的特质里,好奇心是第一位的。

好奇心让你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每次采访,其实就是一次绝佳的学习,特别是人物采访,这些名人名家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你要善于挖掘到他们身上的亮点,这些亮点也是你通过报道,能够传递给公众的,同时也相当于他和你进行的一次专业讲课。

我们做影视、艺术周刊的时候,会出席各种媒体发布会、开幕式,或者各种活动。也有机会采访很多明星和名人,只要他们来杭州宣传自己的专辑、图书、演出、影视剧等作品,我们就能采访他们。如何保持报道的热情?首先要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

因为我们是平面记者,经常会自己拍照片,知道哪些照片是报纸上所需要的。时间久了,摄影技术也是得到比较大的提升。现在是全媒体时代,不管是平面媒体记者,还是广播电视记者,不光要写文章,还要学会摄影、摄像、剪辑、做视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在新闻术语中叫新闻鼻,就是你能敏感地嗅到这个事件不同寻常的东西,即新闻价值,通过采访挖掘,把它呈现出来。所以有句话说:没有记者就没有新闻。

3.记者要善于发现亮点进行呈现。前几年开始,中国提出记者要具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是记者要善于出去跑,善于观察,善于用脑思考,善于下笔。脚力排在第一,说明记者一定要跑得勤,待在办公室里出不了好记者。美国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意思是,你离新闻现场够近,才能出好新闻。

每一次采访都是千变万化的现场,永远没有相同的采访,所以需要记者提前做准备。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出好作品。对于我来说,每次采访都是一个挑战,每次的写作报道也不会重复,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

4.记者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于记者来说,个人的好恶感不能带到工作中来,公众需要看到真相和事实。但是记者可以根据事实引导公众的态度,也就是根据事实作出价值判断,这样的价值判断是符合公义和良善的标准。从这点上来说,记者和律师一样,都在追寻公义和良善。

另外,由于记者掌握着媒体话语权,所以记者发新闻不能只有一个信息源,就是说,必须是两个独立信息源(double confirmation)证明这个事实,才能确定一个新闻的发生,否则就容易出现虚假新闻。

5.记者需要积累广阔的人脉关系。记者就是社会活动家,新闻是靠记者跑出来的。你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接触。因为我是文化记者,这个文化是大文化的概念,涵盖了影视、娱乐、演出、音乐、图书、艺术等艺文领域。这么多年我也和演出单位、出版社、图书公司、剧院、书店、电影院、画廊等各种文化艺术圈的人建立了联系。以前他们是发各种通讯稿给记者,邀请记者帮他们宣传。现在通过他们的朋友圈,可以了解最新的信息。所以,记者只要留心收集,消息是非常灵通的。获取消息也有很多的渠道。

我作为一个做了多年文化娱乐报道的记者,也很感恩这份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因为在报道的同时,能第一时间免费看演出、听演唱会、看电影、看画展、读新书,近距离访问名人名家,这些可以说是记者的一点“特权”。

日报的新闻通常转瞬即逝。但周刊的内容,由于对时效要求不高,在可读性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通常更像杂志。所以去年,我把自己做记者20多年写的文章精选了一下,推出了两本作品集《晓看精选集》和《微声随想录》。在我做记者的生涯中,也因为职业关系,看了很多电影,早年曾出版过专门写韩国影视剧的图书《恋恋韩情》(合著)和《韩碟》。后来,又出版过电子书《美国游记》和《我不是娱记三部曲》。《我不是娱记》分为影视篇、音乐篇和戏剧篇、文化艺术篇,是我精选了100位采访过的人物形成的采访合集。

记者的职业素养是持久的。即使不做体制内的记者了,也依然可以写自媒体。所以记者这个职业是可以一直保留的,我离开报社后,依然是媒体人的身份,被认证为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公众号、视频号“人文视线”创作者。有发布作品的平台,写作变得更加自由。

四问:你们认为做记者有哪些优点?

记者职业的优点

2023年2月去世的钱江晚报特稿评论中心主任丁原波曾说过一句话:

你若是想花10年的时间来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强对事物综合判断的能力,同时,能相对自由地公开表达观点,告知受众事件的真相,给弱势群体一定的帮助,顺便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出一份绵薄之力,那么记者这个职业,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段话说了记者职业有这些特点和优势:

1.能够开拓眼界。

2.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

3.增强对事物综合判断的能力。这种判断能力是基于开阔的眼界和综合的学识所能作出的价值判断。

4.相对自由地公开表达观点。

5.告知受众事件的真相。

6.给弱势群体一定的帮助。这是通过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所能推动的。

7.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出一份绵薄之力。最后一点,我想是对记者职业崇高的褒奖,也是社会为什么要设立“新闻记者节”的原因。

五问:你们认为记者职业的不足之处?

记者职业的不足

前面说的都是做记者的优点,那么做记者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就是你的眼光一直都要向外,你要关注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及时地进行报道和评论。所以记者是个杂家,就像我做记者这么多年,写了那么多报道,但始终关注的是别人,个人缺乏深耕的领域。

记者所依托的是一个媒体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传统的记者职业已经衰落了。因为新闻的特点是真相,真相就会涉及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就有很多不能报道的内容,也就是宣传口径。

现在的自媒体就宽松很多。自媒体,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人,通过网络发出声音。只要你有粉丝,也就是一个有影响的自媒体了。

记者的本职工作是揭露真相。所以要警惕不要成为记者中的老油条,只是拿红包、发通稿,这样永远也得不到提升。红包记者是无法在社会上得到尊敬的,最令人尊敬的记者是披露真相的调查记者。

《第四种权力》图书策划人昝爱宗说过一段话:“‘第四种权力’是指新闻舆论对社会的监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它必将和其他三种权力:立法、行政、司法,特别是和人们的传统观念及社会腐败现象猛烈地碰撞。”“‘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曝光。真实、正义、公开、平等、理性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则,充满激情、敞开良心、尊重自由、敢于牺牲和时刻保持清醒是新闻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不过,新闻作为第四种权力是西方新闻界的提法,在中国是被否定的。

六问:你们认为中国和西方的记者有哪些不同?

中西记者的差异

在中国要在体制内的媒体工作,取得新闻记者证,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法律法规、新闻职业道德等。并且时不时要进行考核,更新新闻知识。

西方记者是效力于财阀或老板创办的报纸、广播或电视台,遵循商业市场的规则。这样的新闻没有宣传的目的,只遵循轰动性和快捷的原则,及时让公众了解真相。快速地传播是不容置疑的。

这就要说到中国记者和西方记者的区别。有位记者曾尖锐地指出:“在中国哪有真正的新闻,我们不过都是跑在路上的宣传员。”这是有原因的。中国的新闻往往变成宣传的代名词,最后呈现的是美。但是新闻要的不是美,而是真实。

新闻和宣传的区别是什么?有人说过,一件事出现一次是新闻,出现多次就是宣传。新闻并不是宣传。

比如现在宣传中国文化自信,各种文化新闻喜欢围绕这些展开。但我认为报道要根据客观事实,不必跟随这样的热点。

那么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新闻?过去我做新闻,觉得一定要跟上热点,公众在关注什么,就要报道什么。后来这种标准变化了,不再是追随热点,而是什么内容是对公众有益的,传播真善美的价值观、传播时下中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更重要。新闻不仅仅是呈现真相,还要表达观点;看到新闻背后的人,充满人文关怀。

七问:你们认为记者的写作和文学写作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区别

新闻写作对一个人的写作会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记者需要一直写东西,而且要动作快,当天发生的事情尽快把它呈现出来。所以记者职业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它让我形成随时记录、随时写作的习惯。喜欢把精彩的现场记录下来,留住美好的记忆。

但是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有很大的区别。新闻报道要尽量简洁,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文学却是需要文采,会使用较多的形容词。

新闻写作让我养成写东西不啰嗦的习惯,同时善于发现亮点。因为你在报道中就是要善于挖掘事件、人物的亮点,把重要的内容呈现出来。所以标题就是你要呈现的亮点,怎样让公众一看见标题,就想阅读这篇文章?时间久了,就会被训练出来。所以新闻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有人说记者是青春饭,老了就跑不动了。如果只局限于发发通稿地报道新闻,确实不可能长久,只是始终为别人做嫁衣的角色。记者需要深耕一个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而不是没有专业的杂家,所以有些记者做久了,不满足于做一个旁观者或者一个报道者,于是转型成为专家型记者,就是参与其中,创作有影响力的品牌作品。有些记者转型成为评论员,成为某个方面的意见领袖,也是不错的。

由于记者和写作的密切关系,东西方都有很多记者后来都成为作家,比如中国作家刘震云、莫言、李承鹏,都是记者出身。狄更斯、海明威、加缪、马尔克斯、略萨、斯坦贝克、肖洛霍夫等作家都当过记者。白俄罗斯的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女性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乱世佳人》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也都是记者身份。

从记者转型为作家,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有志于写作的同学,不妨先从记者的写作开始,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十年的时间,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2023年5月10日分享

哥林多后书8:12 因为人若有愿做的心,就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

小洋楼,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作者,公众号“人文视线”作者。文化艺术原创文章分享。

图书《恋恋韩情:韩影韩剧韩星爱情完全手册》(合著,孔网)

《韩碟:不可错过的韩国电影》(当当网、孔网)

人文游记类电子书《美国游记:一本书为你提供美国游玩全指导》(合著,当当网、喜马拉雅等平台)

《我不是娱记:100位人物访谈录》(文化艺术篇/影视篇/音乐篇和戏剧篇三部曲,当当网、喜马拉雅等平台)

作品集《晓看精选集》《微声随想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