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学习需要创新思维能力。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说起来这个创新思维能力比较抽象,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一下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透过表面,看到本质。这个题目,一年级的学生看到后,有的学生只是看到了表面:两根绳子一样长,而有的学生却看到了本质:第二根绳子是弯曲的,如果把第二根绳子拉直之后就会发现第二根绳子长。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让学生不只是关注问题的表面,要发现表面之下隐藏的重要的数学信息,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不要被表面所迷惑,那么你就初步具有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认真观察,不要犯“想当然”的错误这个题,海宝和福娃谁的数量多?这个时候就有部分学生一看,两行的长度是一样的,海宝和福娃是一样多啊!
这就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所谓“想当然”就是学生自以为很简单,事实上却不是学生想的那样!
就像这个题目一样,只要学生稍微仔细一点,就不会通过两行的长短来判断海宝和福娃数量的多少。必须要通过数的方法来判断,海宝有8个,福娃有9个,所以福娃多。
不要大意,要静下心来按部就班地去想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打好了基础才能有创新,基础不牢,其它更无从谈起!
三、学会变通,改变形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的画√
这个题目,学生明白此时天平是平衡的,那么三根胡萝卜和一根青萝卜是一样重的。究竟胡萝卜和青萝卜谁重?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改变形式来解释!
此时天平是平衡的,我们在左边拿掉两根胡萝卜,这个时候青萝卜的一端就会像跷跷板一样沉下去;左边就剩一根胡萝卜了,那么这一端就会翘起来,这样就知道了青萝卜比胡萝卜重!
既然原有的形式不容易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要学会变通,改变一下形式,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有时候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变通一下,也许你就会发现事情原本很简单。变通,这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最经常的表现形式。
四、创新能力是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个题目,大部分的学生不明白如何判断哪一根绳子长。
这个题目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来解决。首先要仔细观察:绳子都是绕了三圈。然后再思考为什么同样是绕三圈绳子的长度还不同呢?大胆猜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可能和中间木头的粗细有关。最后再根据实际经验来验证:中间的柱子粗,那么绕三圈绳子肯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