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小秘密:任何你觉得难记、拗口的东西,如果你将它们用旋律唱出来,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
比如说,你想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说了好几次孩子都记不住。那么你把这串数字融入在一段你经常唱的旋律里,只要唱几遍,孩子基本上就能唱出来,也就牢牢记住了。
不仅如此,一些难背的古诗词、字母顺序,加入歌曲旋律,都会变得轻松有趣。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音乐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受良好,并且音乐和旋律所生成的是「长期记忆」,可以让我们更长久的记住它们。
一、如何用蒙特梭利,给孩子做音乐启蒙?音乐可以以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触动我们。我们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为他们打开这扇门。
——玛丽亚·蒙特梭利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帮孩子打开音乐的这扇门呢?有些爸爸妈妈说,我唱歌五音不全,是不是会把孩子给带偏了?自己也不懂乐器、乐理,如何给孩子做音乐启蒙呢?
正如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语言环境中学习口语很重要一样,想给孩子做音乐启蒙,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音乐环境,让他们吸收歌曲的文字、节奏和乐器演奏的欣赏。
1.营造正确对待音乐的态度
孩子出生后,最棒的体验就是听到别人唱歌的声音。孩子在家里听到唱歌,对孩子影响很大。
所以孩子愿不愿意唱歌、喜不喜欢唱歌,主要是由家庭的态度创造给孩子的。
如果在环境里听到别人唱歌,他就会觉得这是正常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对待唱歌的态度,和对待说话的态度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愿意站在别人面前讲话,我们也应该愿意站在别人面前唱歌。
2.提供合适的小乐器
在家庭里,我们可以把乐器介绍给孩子。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所演奏的乐器要比小提琴、钢琴什么的要简单得多。
得益于以前我5、6年在早教中心和孩子们上音乐课的经历,以下这10种小乐器,是玫瑶觉得比较常见,也适合绝大多数家庭和孩子的:
- 小沙锤、沙蛋(2个月以上)
- 听雨棒(2个月以上)
- 小丝巾(2个月以上)
- 小鼓(6个月以上)
- 带铃铛的乐器(6个月以上)
- 小木琴(1.5岁以上)
- 节奏棒(2岁以上)
- 刮筒或蛙鸣筒(3岁以上)
- 三角铁(3岁以上)
- 卡巴萨(3岁以上)
我们挑选质量好的、美观的乐器,本身就能带给孩子感官上的吸引。原木的设计,通常能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乐器的音色感受上,因此十分推荐。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的更多是听觉型的,比如听雨棒、小沙锤等,孩子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就可以轻松使乐器发出声音。
随着孩子身体协调能力更强,我们可以给孩子打击类的乐器,比如小木琴、节奏棒、三角铁,还可以给孩子卡巴萨等需要更多力量控制的乐器。
铃鼓和卡巴萨乐器
而当飘舞的小丝巾随着音乐摆动时,我们会看到孩子自由地身体表达。
那么下面我们就以刮筒为例,示范如何用蒙特梭利的方式把乐器循序渐进介绍给孩子:
Step1:示范如何用左手的两三手指卡在刮筒里,右手用刮棒轻轻刮出一阵阵的蛙鸣声响。感受这个乐器独特的音色。
Step2:给予孩子自由探索乐器的时间和空间。
Step3:和孩子一起唱一首熟悉的歌谣,并同时打出稳定的节奏。也可以选择播放一段背景音乐经常演奏
乐器最好用专门的小框分类摆放,方便孩子收拾归纳。
从左至右:打击乐器Wood Sounder、小沙锤、听雨棒
当给孩子介绍乐器时,一次介绍一种,当孩子比较全部熟悉了,可以大家同时用不同的乐器一起演奏同一首歌。
当然,和孩子玩乐器时也需要事先做好规则,比如不拿着乐器敲击家具和他人,也不要拿着乐器奔跑避免受伤等等。
正如维克多·雨果曾经说的: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如果孩子从小可以知道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借助音乐可以抒发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那么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二、把音乐带给孩子,至少会获得3点好处0-6岁的孩子拥有「吸收性心智」,他们可以轻松地从环境中吸收所有的一切,来建构和成为他自己。吸收的环境元素中当然也包括音乐。把音乐带给孩子,他们至少会获得3点好处:
1.丰富表达方式
孩子们在唱歌、演奏小乐器时,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大声、时而小声,这些都促进他们拥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2.拓展语言词汇和技巧
唱歌也会拓展我们的词汇,比如我们在歌曲里面听到的歌词、语言可能是我们平时不会用到的。
当我们唱歌时,我们的舌头和嘴巴协调运作。我们说话时也有这样的协调,一般说话时速度都是一样的,偶尔有必要时可能会快一点。
但是唱歌的时候,不同的歌曲速度不同,表达的速度也不同。这就丰富了孩子使用语言的技巧。
3.营造安全和归属感
音乐能够辅助我们适应所在的文化。比如玫瑶是一个广东人,有一次在异地他乡听到粤语歌,那种「近乡情更切」的共鸣感动,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对家乡内在的归属和安全感。
而对于那些咿呀学语的孩子来说,烦躁哭闹的时候听到妈妈悦耳的摇篮曲,也会让宝宝快速安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