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了项目法,其表达策略主要有什么呢?包括以下三个:
第一,职能介绍。主讲人在总结的时候,从自身岗位的角度切入最为合适。假如你是负责前期策划工作的,你从策划这一岗位职能入手,从前期调研策划书的文案写作、委托人的诉求点等不同角度讲述项目,一定跟其他同事的视角不一样,对吧?
第二,岗位衔接。主要立足于自身岗位,在讲述过程中,保持与其他岗位的有效衔接。比如你所在的是策划岗位,在总结的时候可以基于其他部门同事所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勾连。这样承上启下的内容表达会让你显得很专业,也会让其他部门的同事在听到你的发言后倍感欣慰。
第三,经验沉淀。最好的员工就是干完活之后对工作有所思考,能够对工作进行复盘,思考如何减少内耗,节省人力物力,如何能做得更好。这样带有自驱能力的员工,对于公司来说就是极具价值的员工。
无论今后是否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这样的员工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工作流程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甚至是整个公司的战略。
第二种:时间轴法年终总结主要是梳理一年中个人的大事记。在这一年中,你一定做了不少工作,那么,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来梳理你的工作最好呢?
最方便也最清晰的方法,就是时间轴法。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对重要工作进行逻辑梳理。举个例子:
我曾为一家事业单位做语言能力提升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有一位研究人员在做工作陈述时是这样说的:我今年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到4月份在江苏南京的工作,第二部分是5到12月在北京的工作。我先来介绍一下1到4月份在南京的工作情况……
这位研究人员以时间轴和工作地点划分工作,将时间线与工作内容紧密贴合在一起,可以说非常讨巧。用时间来划分,可以让主讲人的叙事更清楚。
但是到了具体项目汇报的时候,有些人的年终总结又陷入了干巴巴地汇报流水账的困境,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第三种:故事法年终总结的时候,你最怕听到什么样的总结呢?那种公文式的总结是不是很可怕?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大家好,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这一年我做的工作:
1月份我接了A项目,2月份我给A项目做了前期策划,3月份A项目立项,4月份A项目启动……
这样的年终总结,很多人听完都会崩溃,是不是?
前几天,有一位IT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找我做一对一的辅导工作,辅导的内容就是她2018年的年终总结。从她交上来的文稿可以看出来,她在2018年的工作内容非常多,一看就是一位特别能*中层领导。
可是总结中的问题也很突出,她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表述都是概括性的。比如说,“这一年我一共接手了32个大小项目,还协助同事完成了12个项目”。
我发现这份总结恰恰缺少了具体内容的表述,四五页A4纸的年终总结听下来能记住的亮点不多。
那么,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概括性的表述过多了。虽然她做了具体的事儿,但是她在表述这些具体的事儿时也用的是概括性的表述方式。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主讲人自己对于年终总结的表达诉求是什么。
在了解了这位中层领导的表达诉求之后,我给出了一个解决之策:故事法。
当我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对方的第一个反应是:老师,年终总结还可以讲故事吗?在她的印象当中,年终总结就是一份最高规格的工作汇报。
事实上,最好的年终总结里面一定要有故事、细节、画面和数据。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这一年做的事情进行情节化、故事化的处理,这样听的人容易产生共情,也就更容易听你说下去,进而也会更容易记住你的亮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