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越是拼命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反而越不会主动好好学习时,那一定是你把用力的方向弄错了。
这时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强迫孩子改变,而是调整自己的用力方向,让它与孩子的动力保持一致。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父母是孩子最早认识的人,也是他第一个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学习看成非常美好事,平时有读书、做笔记的爱好和习惯,在孩子面前经常展现这样的行为,并营造了一种享受学习的氛围。
孩子就会在这种其乐融融的亲子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知不觉地就爱上了学习。
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有位叫"我家啤酒"的网友曾晒出这样的育儿经历:
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他就开始专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给孩子额外学习什么知识。
这样做以后,儿子从小学开始每天回家都能自觉完成作业,自觉复习预习,从来不用大人监督。他的孩子现在上四年级了,成绩很好,也很稳定。
这就是好习惯让人受益匪浅的例证。
那么,要怎样让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呢?
其实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爱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做法也不同。重要的是家长的引导要顺应孩子的特点,并在过程中坚持。
一位妈妈这么做: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她专注坐在旁边陪孩子,不分心,不碰手机。
最初要求孩子专注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让孩子完成给定的任务,不能走动和做其他无关的事,达到目标就给予奖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增加任务和专注的时间。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孩子专注力越来越好。
上小学后,孩子一回家就自觉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高效自主学习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无论妈妈在厨房做饭还是在客厅里看电视,都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四、在快乐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快乐是兴趣的基础。让孩子学得快乐,他就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我的女儿小时候一遇到写作文就头痛。为了帮她克服这个难题,我每个周末都带她外出游玩。
在路上,我会寻找各种机会,启发她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和玩中的体验感受,回来后鼓励她用笔写下来。
刚开始她常常只会简单地写一句两句,我启发她尝试着把这一句话拆解成更具体的两句、三句。拆解的过程也是在回忆游玩中的细节,重温当时的快乐。
这个开心的过程中,她已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一篇游记。
这样写出来的游记,因为有了真情实感,受到了老师的称赞,并把它当成范文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
这给了女儿极大的鼓励,使她产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给她带来了自信和快乐,从此作文成了她的爱好和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