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何物?为何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刘备叫玄德,玄德是何物?
“德”字的含义是极广的,诸如“物得以生”谓德,“事得以成”谓德,“阴阳交通”谓德,“化育万物”谓德,“通于天地”谓德,以及“恩施”、“孝悌”、“贤”等等,都可称之为德。以上所举关于德的这些解释,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德”字的含义。修真之道,则是强调要遵从老子《道德经》之说的。
《道德经》一书,不但多处提到了德,而且还专门写了《上德不德》一章,集中阐述了德的含义。老子指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从文字上看,这段话中讲了道、德、仁、义、礼等内容,实际上,老子集中讲了一个“德”字。这个“德”字的含义如何理解,关系到对《道德经》一书的理解问题,所以仁智互见。修真之士是从养生方面来理解“德”字之含义的。
在这一章中,老子把“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两大部分。所谓“上德”,其具体体现就是“无为,而无以为”。而“无以为”,指的就是“虚无之道”(大自然也),这是理解《上德不德》章的总纲。因为只有鹿无之道,才能够做到不争名,不争利,无心于万物,无心于名望,施恩如自然,听从自然之生化而无所为。正因为其不争名,不图报,所以其德便常存而不衰,这便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以,德就是道,或者说是按照道的本义去做的体现。
对《上德不德》章的解释,纯阳子的注本是深得老子之意的。他说:“上德者,不言、不动、不闻、不见,合天之至真,谓之上德,无心于万物,无心于身形,谓之不德;外忘其身,内忘其心,听万物自然之生化,随其自然之流行,谓之上德不德。德字,道之别名也,即道字,非恩德之德也。”不改变道的含义,不受外界的影响,“听自然之生化,谓之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按照纯阳子的见解,“上德”就是道,而道则是清静虚无,法于自然的。所谓“不言,不动,不闻,不见”,是形象地说明了道是没有思想感情,没有后天意识,一切按照自然法则而行动的。她每时每刻,一年四季都在不停顿地造福于人类,养育着众生,却从来不向人类索取什么报答,也不去声扬自已的功劳,不表现自己的伟大,更不去听人类对她的赞扬。总之,她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默默地去做,什么要求也没有。
居于上德之人,已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自然之道融为一体了;他做到了外忘其身,内忘其心,无心于万物;他每做有益于人的事,完全是出自于自然之本性,而没有个人的私欲,因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完全与道的精妙之理相合了。正因为他行善事而不表现自己,所以他的功德是永存的,这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含意。这种体现虚无之道的“上德”是老子所提倡并赞扬的,也是修真之道所遵循的。
关于“下德”,其表现是“为之,而有以为”;其结果是:因其“不失德,是以无德。”对于“下德”,吕纯阳有过精辟见解。他说:“著心外用,谓之下德,有心用去,就有心望报,放为不失德;不合天之不言,不动,不闻,不见,亦无清静自然之德,是以无德。”他认为“仁”的表现是接近“上德”的;而“义”和“礼”,就和道离的太远了。他对“下德”的评价是:“不能虚心而心外耗,不能实腹而腹运虚,满腹心(意),听心(意)之指挥,心动火盛焚其腹;或守或运,形容日枯衰,无上德之自然。”他最后强调说:这种失去了上德之自然,就是“下德为之而有以为”的害处了。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里提出了道、德、仁、义、礼五个层次。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上德”;这里所说的“德”,便是“有心于物”的“下德”。而仁、义、礼实标上属于“下德”范围之内的三个层次。所渭“失道而后德”,就是说如果失去了“上德”,那就沦为“下德”了。在“下德”的范围内,仁是和顺的,故接近于“上德”;而义,则含有决断之义,因为义重则生刚,刚胜则必有果断,果断必有是非;换言之,义重则刚心生,心动则意驰,意驰必有为。而以有为之意为心之使,体现出来的则完全是一派气质*伐之心,这哪能合于上德呢。至于礼字,已经属于“下德”。
老子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二十八章中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五十一章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在这几章中所说的“孔德”、“常德”、“玄德”等,都属于上德。
吕纯阳解释“德”的这些内容说:“虚中著实,空中生有,自知自觉,涵容养中,是谓孔德之容。所谓“常德”,即“一身无为,常德不离。德者,道也。人本清虚,清虚阴生,清虚阳降,阴生阳降,其德乃长;真常不离,反与婴儿同体。”
至于“玄德”,纯阳子更有透彻的解释。他指出:道生之的“道”字,应做“无”字解,“无”就是道,而“有”就是“术”了。德畜之的“德”,是指太和之气。“道从太和而生,生而不舍,谓之畜”。因为“万物本无而生,是以万物莫不尊道,万物本太和而成,是以万物莫不贵德。”这就是说,万物之所以以道为尊,以德为贵,是因为道和德生育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不依靠它,不主宰它,不支配它,仍是虚无,这就是玄德,也就是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