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生物科学前景,生物硕士年薪百万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19 22:24:18

  中宏网5月16日电(记者 吕丽明)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进行推介。这部《规划》是我国首个生物经济领域的五年规划,对我国未来五年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领域等都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特别对人民群众关切的“医”“食”“美”“安”领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规划》的主要内容,本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姜江,以下为采访内容:

未来5年生物科学前景,生物硕士年薪百万(1)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

中宏网记者:《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在编制中都进行了哪些前期调研工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规划》出台背景:一是适逢生物经济时代到来的大形势。伴随基因药物、预防医疗、可再生医学、新型食品、室内种植技术、超级生物加工厂等生物技术进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变革进程持续加快,医药、制造、能源、农业等领域革命性突破此起彼伏,正在并将继续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深刻影响,我们已经迈入生物经济新时代,展现出与信息经济时代迥然不同的全新景象。二是近期迅速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使得国内外、产学研、生物技术供需双方等,对生命科学的重视、对获取生物资源的紧迫性、对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达到了空前高度,倒逼决策部门抓紧出台完善适应生物经济时代的顶层设计、发展战略、国家行动等。三是我国作为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培育发展生物经济,拥有资源禀赋好、市场空间大、人才储备厚、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等独特的优势,能够在生物经济时代大有作为。

  前期调研工作:2019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与高技术司牵头,宏观经济研究院、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以及医药、农业、生物制造、能源各领域专业机构、专家共同组成了生物经济规划编制组和专家组。按照专业领域分工,就各领域"十三五"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方向、主要任务、重大举措部署等情况开展研究,并就生物经济集聚发展、创新能力建设、国际竞争态势、体制机制改革等重要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形成了共计15篇53万余字的专题研究汇编。此外,规划编制专家组先后赴武汉、广州、南京、苏州、合肥、哈尔滨等东中西不同区域典型地区进行调研,形成系列调研报告;组织专门团队就生物经济发展政策述评、生物经济发展观点综述进行梳理分析;在前期专业领域专家形成的汇编资料基础上,分别形成了面向"健康中国"、面向"美丽中国"、面向"舌尖中国"等系列专题研究报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了面向2035的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计15万余字。与此同时,为充分贯彻落实**对"十四五"规划要"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重要指示精神,编制组先后召开策划了四场座谈会,包括重点企业座谈、专业投资机构座谈、重点领域院士专家座谈和综合类经济专家座谈、重点区域座谈等,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组在充分吸纳前期研究成果、吸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中宏网记者:《规划》作为我国未来五年生物经济领域的纲领性文件,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作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首部纲领性文件,《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框架安排、谋篇布局、任务部署方面兼顾与前期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延续性和当前生物经济规划的独特性。充分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生物经济特色国家近年来陆续发布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等。在系统客观分析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条件基础上,特别强调坚持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合作共赢、造福人民、风险可控的发展原则。最突出的亮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恪守经济规律指导生物经济发展,即十分突出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侧和消费端、公众等需求侧的供需匹配问题。体现在没有像前几个生物产业五年规划那样,按照生物几大产业分类谋篇布局,而是紧密围绕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医""食""美""安"的迫切需求,规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生物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第二个突出亮点是从更加广义的生物经济范畴考虑,将生物资源开发保护利用以及生物安全等内容独立成章规划。这就客观全面的反映了生物经济的本质特征,即生物经济必然是在生命科学进步的前提下,针对生物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形成的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的全新制度安排。

  中宏网记者:《规划》首次提出"生物经济"这一概念,应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其实,生物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世纪中叶DNA双螺旋结构发现(1953年)、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破译完成并发表(2000年)等重大标志性事件始,各界关于生物经济的内涵外延与特征、生物经济时代的阶段划分等问题,就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综合有关文献,结合当前生物经济时代新特点,《规划》中定义的生物经济,是以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细胞、育种、合成生物等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为特征,围绕保护、开发、配置、使用生物资源,提供生物技术产品、服务,形成的物质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模式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内涵意味着,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生物资源上升为核心战略资源,生物技术将与信息技术并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关键底层技术,生物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的地位大幅提升,适应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普及推广的供需制度体系将加快构建。也要看到,生物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不仅关乎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密切关系对自然、人类等物种本体的改造。信息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是效益、是效率,是"数字鸿沟",生物经济时代,这种落差将会表现为物种的优劣、生命权利的归属、生存质量的高低、食品资源能源等的供给水平,影响的是"物竞天择"等自然规律。

  中宏网记者:《规划》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未来五年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方向,您认为目前生物经济领域发展最大的阻碍或者说是难点是什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我认为主要是来自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方面,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顶层制度设计和跨部门统筹协调比较难。生物经济发展涉及科技、产业、经济、国防、卫生、食品、农业、能源、环境、法律、伦理等方方面面,其周期长、跨界渗透、融合发展的特征对政策稳定性、部门之间统筹协调都有很高的要求。二是适应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还不完善。以生物技术药物为例,往往投入高、成本高且价格昂贵,而传统医疗支付体系过多依赖国家财政,导致生物技术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无法惠及民生福祉,迫切需要建立多种类商业保险共同分担医疗开支的新型支付体系。再比如生物育种,尽管全球育种技术应用飞速拓展,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但我国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问题却久拖不决,各种质疑声音不断,亟待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重大问题协商解决机制。三是供需匹配的制度体系亟待建立。从供给端看,我们的科研机构、生产企业,还不能提供技术领先、数量充足且高性价比的生物技术产品、服务给消费者,日常主要表现为生命科学领域、医疗健康领域技术储备不足,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远远没有达到类似于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面和普及度等。从需求端看,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涵盖医药、医疗、卫生健康产品等,长期以来,消费者更倾向于将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视为一种公共物品,没有形成像支付普通商品那样为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买单的习惯和理念。

  中宏网记者:《规划》中多次出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等字眼,通过您的研究,目前该领域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又该如何应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生物经济发展需要扎实的技术基础,但与发达国家、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相比,我国生物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仍较弱。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与发达国家10%以上的研发强度相距甚远,中高端技术装备严重匮乏,高通量测序仪、大规模生物反应器、流式细胞仪等严重依赖国外进口。产业化能力偏弱,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普及应用程度亟待提高,大量前沿技术成果沉积在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进一步夯实生物经济繁荣发展的技术基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重点支持平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应用等。面向制约生物技术应用推广的"卡脖子"问题,密切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紧迫要求,加快部署推广一批新的生物技术攻关计划。

  中宏网记者:《规划》中明确提到将加强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下一步您认为又该向哪些地方发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从需求侧分析,我国建设生物经济强国的基础和潜力显示出比较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医疗器械消费市场和重要的药品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国,超级稻、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伴随城镇化进程提速、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等,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平安中国战略加快部署实施,倒逼生物经济市场规模和潜力持续释放。"十四五"乃至未来中长期,激发强大内需潜力是我建设生物经济强国的重要抓手。

  为此,首先要回归生物技术的经济属性。与信息技术类似,生物技术的经济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意味着提供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发、生产、流通、交换的提供方们必须有利可图,这在生物经济时代更加无可厚非。回归生物技术本来的经济属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确保从事研发、生产、服务各个环节的生物技术企业,能够获取合理的经济回报。积极探索创新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准入及定价机制,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大幅度放开生产准入限制,绝大部分交由市场确定价格,激励企业安心从事高附加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二是要发挥政府采购撬动市场的作用。从深圳、苏州等部分生物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看,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手段带动生物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方面已经发挥了显著作用。例如,部分城市将产前基因检测筛查等项目纳入地方医保范围,大幅度带动了本地及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部分城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员工体检活动中积极增加癌症早筛等检测项目,为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可见,顺应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生物技术以更高性价比、更优质安全服务惠民的客观规律,政府采购政策工具的手段也更加多元化。未来一段时期,要激励有条件、有潜力的区域实施更多生物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应用示范带动项目,也要积极推广复制有关经验做法,实施多样多模式的各类生物技术惠民工程,实现以应用促发展,以小市场带动大市场。

  三是要多措并举鼓励需求端科学消费。对标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走向公众的演进路径,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生物技术走向公众且逐渐被熟悉、认可、追捧以及再回归理性对待和使用等,也将是一个持续甚至更加漫长的过程。与信息技术更多关系提高生产生活效率、改变生产生活模式不同的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涉及太多对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物体的改造,其伦理特征、安全程度等更易受到公众的质疑。有鉴于此,在增加公众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方面,既要将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在消费端加大宣传力度,也要提前建立健全涉及伦理、安全底线的重大问题争端公共辩论决策机制。此外,瞄准提高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目标,通过持续规范产品和服务市场秩序和配套服务提高新产品新服务的质量,通过政府适度补贴、创新商业保险进入等手段,引导消费者积极尝试、购买各类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