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用老师的头像,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寒假期间,可以每天给学生发消息,安排学生写作业、练字、完成寒假的学习目标。如果孩子不听话,就给他看手机,这真的是你们老师发来的信心。这件事,还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在寒假的末期,家长可以找老师录几条语音给孩子,认可孩子在寒假的表现。这个办法,是不是既不用太麻烦老师,也能起到管理“熊孩子”不写寒假作业的效果?广大家长朋友们可以试试。
2、 纠正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铺垫
纠正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铺垫,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关注他的,不光是要在寒假期间,家长利用这个“假账号”给孩子下达学习任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和老师沟通好,让老师参与到这个监督学习的过程中。把“假戏”真演,让孩子通过听老师的安排,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事,家长长期用老师的“假账号”命令和指导孩子,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失衡。遇到聪明的小学生,也很容易被发现真相,所以,我们应该逐渐在这个纠正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也脱离老师的管理,真正做到独立去学习,建立好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完成自己的寒假作业和各种学习作业。
3、 还顺带建设了良好的家校关系
别看这是一个家长唱的“假戏”,从某种程度上,也对家校关系进行了很好的维护。因为假戏真演,家长不能自己投入,一定需要得到老师的配合,了解老师的语言习惯和跟学生的关系。也要明白孩子在学校每天的学习任务,不能盲目地去布置和下达学习任务。对于不怎么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来说,这个过程,也能促进自己了解孩子的信息积累。家长认真去了解、扮演老师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孩子的过程,也是主动和老师互动的过程,简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大家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