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迷恋游戏咋办,高三学生沉迷游戏有什么好方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20 23:02:59

高三学生迷恋游戏咋办,高三学生沉迷游戏有什么好方法(1)

“每次和爸妈打电话,只会让我们都变得更加焦虑!”高考倒计时即将进入200天,高三学子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家长又应如何当好心理后勤团?

11月5日,南都教育联盟联合中山大学招生办推出重磅心理辅导专场直播。广州市教研院高三考前指导心理学督导、中大心理学系副教授穆岩深入分析高三常见心态困扰,科学制定家庭后勤策略。

高三学子需要警惕三大高风险困境

家长要把握好与孩子谈话的方式

过去的5年当中,穆岩一直在针对高三学生复习备考过程中的思维困扰、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提供指导咨询。他还为广州、厦门、林芝等地多所学校提供入校讲座过百场,积累调研数据28000余例,进校提供个体咨询指导2000余例。

高三学生迷恋游戏咋办,高三学生沉迷游戏有什么好方法(2)

11月5日,南都教育联盟联合中山大学招生办推出重磅心理辅导专场直播。

在穆岩看来,高三学子需要高度警惕三大高风险困境。一是心境灰暗,内心长期缺乏积极正能量,陷入绝望,会影响未来发展。二是心智疲劳,大脑层面的心智疲劳与肉体疲劳不同,反映在个体上表现为麻木、失去期待等,很多高三学生都处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三是心神失焦,高三学生常常聚焦于失分科目,陷入自我否定之中,无视自身优势,不利于成长。

在直播讲座中,他就分享了自己高考时的波折故事,强调“困难才是学习真正的伙伴”。如果孩子只看重分数、排名,容易走入误区;因为分数、排名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结果,家长要帮助孩子将目标拉回到能够掌控的范畴:高考是对学生长期积累和情绪调节能力的综合考察。

高三学生迷恋游戏咋办,高三学生沉迷游戏有什么好方法(3)

扫码可看直播回放。

据穆岩观察,学生在高三复习学业时容易出现恶性循环漩涡:情绪失调-分心低效-过度疲劳-自我设限。为此,家长要掌握了解孩子心理的科学方法,在指导孩子做考前情绪管理时要把生理和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把调整情绪的方法融入到生活中去。

为什么家长说话孩子不爱听呢?在穆岩看来,高三学子正处于青春期,更注重同龄人的意见,对家长的建议有天然抵抗心理,需要家长把握好谈话的方式。因此,家长不能默认学生会顺从自己的意见,用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交流,而应该把学生当成专家,展开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的谈话。

其次,家长要做一个尽职的参谋,为孩子提供思维框架和决策工具,告诉他们应考虑哪些因素、借鉴哪些案例,将最终决定权放回孩子手中,而不是给出确定的答案。此外,多次和学生重复考试相关的话题,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家长应该着眼未来,为学生提供更多考试以外的附加信息。

告诫家长不要一锤定音、盖棺定论

专家精准制定科学的家庭后勤策略

针对高考前睡眠、运动、饮食等方面的问题,穆岩还为家长精准制定科学的家庭后勤策略。其中在睡眠方面,帮助孩子固定上床和起床的时间,特别包括周末;在上床时间前1小时或半小时提醒孩子对当前学习活动做好收尾,在上床时间前半小时陪伴孩子做一些安静过渡活动,如散步聊天等;提醒孩子避免在床上躺着做非睡眠活动,如饮食、看书、玩手机等。

在运动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邀请孩子和自己共同做一些简单运动,安排方便亲子交流聊天的运动,在周末固定时间邀请孩子做简单运动,鼓励、称赞孩子的运动尝试。在饮食方面,早餐注意安排蛋白质,注意避免过量甜食和含糖饮料;如果孩子感到睡眠质量不好,白天困倦,家长要避免孩子依赖咖啡和茶饮。

高三学生迷恋游戏咋办,高三学生沉迷游戏有什么好方法(4)

广州市教研院高三考前指导心理学督导、中大心理学系副教授穆岩深入分析高三常见心态困扰,科学制定家庭后勤策略。

“不要一锤定音、盖棺定论。”这是穆岩对家长的忠告。在他看来,有时孩子难以进步,可能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前进方法,家长必须保持长远的信心,做孩子的引路人,为孩子找到更省力的学习方式、更合理的发展路径。此外,高考是有局限的选拔方式,孩子不能在高考中表现出色,也会在社交、艺术等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未来没有人能预判。不管你去到了哪个大学,未来的路有多长只取决于你未来的努力。”在直播讲座最后,穆岩不仅为高三学子送上寄语,同时也不忘对家长说:“孩子去到了好的学校不一定能毕业,去到了差的学校不一定没有机会。只要不放弃,总有变化的机会。”

互动问答

问:感觉孩子状态很轻松,一点也不焦虑,家长反而比较着急。该怎么办?

答:家长是如何判断孩子状态是轻松的呢,家长眼中的轻松是否真的如此?对此,建议家长先对孩子日常生活学习做全面观察,判断是已经做了张弛有度的安排,还是内心动力确实不足。如果发现孩子确实过度轻松,还要再分析其所做选择的内心动机。

可能有些孩子处在没有动机的状态,但这种情况极少,大部分高三学子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但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却没有行动,也许是存在反向动机,比如觉得某个学科不重要、对未来有其他想象等。若想要改变孩子没有动机、没有投入的状态,家长需要了解其内心空间结构,拆解学生详细的反向动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引导,才有可能让孩子愿意更多投入。正常人都会有偷懒的时候,需要动机驱动其克服困难。

问:孩子高三了还没放弃与学习无关又费时的兴趣爱好,家长该怎么处理?

答:事实上,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与学习有联系,特别是高考所需要考的都是基础学科,与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有深层本质的关系。家长在问出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警惕是否带有固有观念,认为这些东西与学习无关。家长需要的不是说服孩子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要与孩子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时间安排中,让孩子无法割舍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有交集和融合,不至于成为高考的拖累。

问:高三学子想提分但冲不上去,该怎么办?

答:部分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努力成绩却往下走,背后有几个原因。一,考试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要正确地认识,没有进步可能是题目难度导致的;建议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仔细分析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制定详细的提分计划。二,学生的成绩确实在退步。这是由于学生没有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把知识割裂为单独的几个板块;建议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的目录部分,把课本内容梳理清楚,并进行跨越章节的、联系性的思考。

问:孩子喜欢玩游戏怎么办?

答:首先,客观上来说游戏确实很吸引人。如果家长想堵住孩子不玩游戏,双方就会上演“捉迷藏”游戏,可能效果更差。

堵不如疏,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再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喜欢攻击、*怪,可能是在虚拟世界中追求现实世界得不到的成就。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回归到生活当中实在的目标,同时把学习的成就可视化,将较远的成就目标拆解为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为孩子提供成就感,将其拉回到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马上从游戏拉回到学习中,也可以先拉回到兴趣爱好,比如运动等方面。在限制孩子游戏时间的同时,也要找到现实生活中对应的需求。从游戏回到现实,再从现实回到学习,这是一个“两步走”战略。

如果孩子喜欢在游戏中聊天,则是在追求社交体验。事实上,面对面交流,心理收获远大于网络交流。此时家长需要反思为何孩子不愿意在现实中社交,要学会以平等的成年人的心态与孩子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满足孩子需求的替代品,是将其从游戏中拉回来的根本方法。

策划:尹来 游曼妮 贺蓓

统筹:孙小鹏

出镜:李梓毅

采写:孙小鹏 实习生 练杏汶

导播:阮增豪 李鹤鸣

制图:何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