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者》- 南丹麦大学
今天的上海是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她所孕育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以其开放、创新、融合的文化因子,让它在国际城市格局中成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国家对上海建设“五大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大力支持,和要求上海成为“一带一路”桥头堡,以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部署,这些因素促使了上海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的一枝独秀。
可以说,上海这座城市是独一无二的,它有传统、有特点、有实力、有潜力。因此,办一所世界一流的美术学院,是完成国家对美育工作和美术教育的战略要求,是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上海在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布局,更是重振“新兴艺术发祥地”和“现代创新艺术策源地”的文化形象,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使命任务。
而这些,也正是上海美院发展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环境、背景和语境。
第三个词是“海派”。
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熔铸与升华,是上海的文化底色、文化基因和文化符号。海派是个大的文化范畴,包括了美术、戏曲、文学、生活方式等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是海派美术。一百年前,中国万马齐喑,上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格局,作为中西文化翻译的中转站,成为了西学东渐的前沿阵地。产生于彼时的海派艺术有极大的影响力。海上画派的崛起开创了20世纪中国画的新格局,吴昌硕、虚谷、任伯年等前辈们的实践让传统绘画转向了世俗和大众化。随着油画、水彩、漫画、连环画、新兴木刻等艺术的发端成长 , “海派美术”的概念突破画种限制,成长为一种以地域概念为主的崭新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上海美术界人才辈出,无论是传统美术的推陈出新,还是外来艺术语言的民族化、本土化,都在继承海派文化开放心态和进取精神的同时,将社会生活、时代风貌与个人感情熔于一炉,创造出具有人文关怀和丰厚艺术内涵的新的美术风格。可以说,海派美术始终与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相随相携,它是中国美术史中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
海派之于今天,之于上海美院,是我们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养分。拥有自己的传统,是一个城市,一个族群,一个行业得以延续生长的根。在不同文化碰撞过程中,从传统出发,以周遭文化和生存经验作为回应,是我们面对竞争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个问题:我们要去哪里?
厘清了历史与现状,一条清晰的路径就摆在面前。
今天我们提出“新海派”,无论是从海派美术的历史沿革,还是就今天海派艺术整体的创作实力而言,新的海派艺术应该有更大作为,应当散发出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影响力。
美术学院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对上海美院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擎起“新海派”的旗帜,以“深美中国”为使命,以“创造性继承申学传统,创新性发展海派文化,创意性提升上海人文”为目标,建成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美术学院,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排头兵。
具体而言,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上海美院所倡导的“新海派”的内涵:
第一,新老海派各有侧重。海派所指是面向传统,兼容并蓄,实现传统美术向现代美术的转型,形成国家新兴艺术策源地的影响力;以中国现代美术话语体系的初创,引领近现代学院艺术、大众文化、国际交流,形成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策源地。
新海派则是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实现现代美术向当代美术的转型,形成国际当代艺术策源地的影响力。以中国当代美术话语体系的重构,引领当代时代风尚、艺术精神和文化样式,形成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新坐标。
第二,新旧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发展原动力的不同。传统海派是受西方与传统两条线在此撞击交融所形成的,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内向型文化;而新海派的原动力来自传统,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外向型的新文化;如果说传统海派文化是让中国认识世界,今天的海派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新海派所蕴含的复兴精神是其核心所在,是一种根植于上海社会环境中与时俱进的文化系统。
《圣火接力》
第三,从海派到新海派,其价值在于从文化符号层面传承文化脉络。从传统到现代,中间面临一种现代转化,这种转化是对过去优秀传统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以此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精神内涵的文化系统。转化的目的是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下,通过对传统和现代的学习,通过对传统的追溯,借助传统的力量,建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走出一条符合上海美院自身发展的道路。
因此,上海美院所倡导的“新海派”,要立足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三位一体的城市文化基因,重振海派艺术的国际影响力,说好海派艺术的中国故事。新海派”既要传承海派文脉,又要放眼全球视野,运用国际语言,打造世界影响,还要体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正风行、勇往直前的精神,将上海学派、上海设计等学科特色,聚焦在“新海派”的建设轴线上,擦亮发展的特色。
《福海之云》- 山东烟台
结语:
涓滴成海,汇成海派文化深水静流;历久弥新,彰显“新海派”中正风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学院有一个学院的文化。上海美院的发展不是对其它美院的翻版复刻,也不是按照其它学校依葫芦画瓢,而是根植于上海文化的土壤之上,真正反映上海的文化特质和城市精神。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流队伍、一流学科、一流基地、一流文化,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相信,我们今天的努力创造,就是给未来积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