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演绎多是图一乐,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只有它在被归类为“演绎”这一概念之后,才能在历史的宏大画卷之上占据一席之地。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句话自然不是*说的,甚至还存在一些文化上的误解的可能,但放在这里却是再合适不过的。
就像女人总是喜欢新男人,男人也总是新女人一样,同样的东西反复咀嚼,不是为了享用那无味的贫乏,而是为了享受舒爽的咀嚼过程。虽说表现出来的是同样的享受二字,但那给你带来快乐的终究只是咀嚼所触发的那组机制而已。就像基于历史的演绎只是演绎一样。而演绎之所以不被视为食物,是因为它本身极易造成食物中毒。众所周知,如果将历史与真实比作同游于深海的两条鱼,那么势必将有层层的迷絮浮荡于在二者之间。演绎当然也是一条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的一种鱼类,但它所在的栖息地与历史鱼和真实鱼的栖息地之间,相距整整有一座马里亚纳大海沟那么宽的距离。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演绎与历史处在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态当中。我们都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这句话说得有些绝对,但如果把它用在那些生活在野外的动物身上,蕴含其中的道理就变得很是直观了。生活有历史与真实的这半边海沟,长有大量无毒海藻;而生活有演绎的那半边海沟,虽然也生长有大量同品种的海藻,不过由于恰逢海滨酒店开业,颗粒性洗面奶中含有的大量塑料微粒,就这么通过酒店的排水系统流入大海。而我们那位可怜的演绎对此则毫不知情,就这么吃着海藻,游着泳,突然就被塑料微粒给包围啦!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那些无毒海藻也同样受到了塑料微粒的影响,枝叶形态发生了些许变化。尽管它仍是无毒的,也仍被演绎视为安全食物。但前来观测的人类,硬说正是因为吃了形态转变了的海藻,难以解释的细小微粒才会出堆积在演绎的体内。闭口不谈那根比四顶碗围起来还要粗的仍在工作当中的排污管道。
迷你故事到这里才真正的讲完。那么它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有过阅读理解训练经验的朋友们应该已经看出来了,它是要说明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塑料微粒!
没错,但阅读理解不是语文的终结,相反它恰恰是语文的开始。
罪魁祸首是微粒这没错,但千万不要忘记作为受害者的演绎。此时的它已经完成对食客锁定的巧妙避开,对,从今往后它只需要担心自己被塑料颗粒撑炸的危险,而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人类开膛破肚了。
所以请谨记演绎虽然是移动的肉类,但却不能被拿来当做食物。
当然,如果你也能接受自己被塑料撑破肚皮的话,道理也没有那么绝对。如果换做战天斗地的*,他会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
从不拘泥于形式的*,大概会先捞起那些污染海域的鱼,接着仔细区分哪部分能吃,哪部分不能吃,假如吃下能吃的部分会有多少可能闹病,不能吃的部分能不能先同一碾成粉,再通过重量或体积的差距,将鱼粉与塑料粉区分开来,最后再检测鱼粉的安全度是否满足制作牲畜饲养料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