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考博真实感受,为什么35岁不建议考博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29 20:32:24

2005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受聘于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担任专职教学工作,主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两门课程。我平生性好清静、自由,喜欢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能够成为一位高校教师,正好适合我的这种个性。

在大学里,如果对自己在科研上没有过高要求的话,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在高校承担教学工作,基本上不用坐班,一周只要上十来节课,上完课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读书,可以写诗,可以练书法,甚至可以去钓鱼。在我看来,这种生活,实在是悠然自得,具有优雅和浪漫的气息,甚合我意,因此,我对这份教职很是珍惜。

我到学校工作的前两年,是在老校区(位于雁峰区)工作。校园内建有几十栋教职工宿舍,学校分给我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说是两室一厅,其实只有六十来个平方。房子尽管不大,而且老、旧,但我和莹都很满足。

住在学校里,上起课来很是方便,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教室。另外,孩子玩耍也很安全。按照规定,每个月照例要交给学校一点租金,不过租金很少,只有六十多块,确实是非常良心了。

2007年初,学校的新校区(位于珠晖区)已经完全建好,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除了外语系,其他院系如中文系、历史系等都搬到了新校区。为方便上班,我也举家迁往新校区。

36岁考博真实感受,为什么35岁不建议考博(1)

为方便老师们上班,学校在校园里建有几栋青年教师公寓,其时已建好并装修一新。按我的条件,本可以分得一套三室一厅的。不过,三室一厅的大房子,要不位于一层,要不在顶层。莹说,一层和顶层都不大好,一层易潮湿,顶层爬楼不方便;我们家只有三口人,干脆要个两室一厅的算了,这样可以挑个好点的楼层。

我觉得她说的在理,遂选了中间一栋中间单元三楼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七十多个平方,足够我们一家居住。由于是新建的住房,学校又花钱将它装修一新,看起来既美观又整洁。而且学校收的租金很低,一个月只要交一百块钱即可,我们对此都很满意。

莹尤其满足,对新房子很是喜爱。可怜的莹,以前跟着我四处漂泊,到处租房,没有一个安定的家,现在有了这样一套房子,真是打心眼里满足。尽管是租的性质,但只要我在学校工作,学校是不会收回房子的,因此,这房子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一样。为此,莹很是珍惜,每天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

她有时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我说,从今以后,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再不去东奔西走了,你也不要想着调走或考博了,安安心心的留在这里工作吧。我也觉得前些年,我们走遍大江南北,四处奔波,实在太过辛苦,也想安定下来了。

新校区非常大,占地1700亩。校园里建有一个很大的湖泊叫怡心湖,大约有五六亩大小。怡心湖成南北向,长形,湖中段的一头岸边是教学区,另一头的岸边是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为避免师生上课时绕湖一周,学校在湖的中段建有两座桥,把教学区和宿舍区连通起来,这样师生上课时就不用走弯路了。

湖边遍植垂柳,湖面种有白莲。每当清晨或夕阳西下,我们常常带着孩子到湖边散步,任轻风拂面,听书声琅琅。这样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悠闲。我们那时心境都很平静,一心想着在此定居,直至终老,并未想到要去考博,再次开启我们的飘零之旅。

然而,计划也是变化的。过了几个月,大约是2007年六、七月份吧,在北京工作的张全海打电话给我,说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劝我也考一考。

全海是我读怀宁中学时的同学,后来又同在安徽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我们工作的地点都在怀宁县,我在县档案局工作,他在黄龙中学任教。后来我们相约一起考研,他于2001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我后他一年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我们的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铁哥们,他小我两岁,我常以弟视之。

全海研究生毕业后受聘于北京的一个企业,尽管在帝都,但工作似不大如意,遂决心考博,幸运的是,一考即中,这也足见他的勤奋和聪明。他劝我考博,说考博后可以走向更广大的天地,视野更广,收入也更高,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我遂与莹商量,征求她的意见。其时,莹已经习惯了这种闲静的生活,对我考博,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样子,觉得考博有考博的好处,不考有不考的益处。

36岁考博真实感受,为什么35岁不建议考博(2)

我于是也矛盾起来,心想,带着全家去读书,没有工资收入,一边读书一边还要挣钱生活,实在是很辛苦。加上我年纪也不小了,其时已经三十六岁,即使考上博,等到毕业时,已经四十岁了,年纪大了,到时好不好找工作也未可知。考不考博,这对我们实在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正当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华东师大工作的我研究生时的同学老叶打电话给我,他也极力劝我考博。他说他自己准备考,叫我也考一考,说将来博士毕业后可以留在上海工作。而且他跟我说,考博并不是很难,只要把外语考好,专业课是不难考的。

36岁考博真实感受,为什么35岁不建议考博(3)

我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读过三年研究生,很喜欢上海。当年研究生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留沪工作,一直深感遗憾。如果博士毕业后能留在上海工作,这对我来说,自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我虽已三十好几,但雄心未泯,仍想拼搏一番,俗话说,人生能得几回搏?有了拼搏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不至于虚度了大好年华。

想到这些,我于是再次跟莹商量,听取她的意见。我读研时,莹和孩子一直跟着我在上海生活,我们曾遍游了外滩、城隍庙、人民公园、南京路步行街,等等。莹自然也是喜欢上海的,听我说博士毕业后能留在上海工作,又听我说博士毕业后能有更广阔天地,遂一改以前犹豫不决的态度,欣然同意我报考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