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后来把自己这个实验总结为,权威性谎言。
“权威性谎言”意味着:在校方那里,罗森塔尔是权威,而校长之于学生,校长是权威。权威随便说一个谎言,最终这些学生就会按照谎言的走势去发展。
权威说这个学生有前途,这个孩子就真的有前途;权威说这个学生没戏,那这个学生就真的没戏。
权威嫌弃一个学生,那学生后来也会自己嫌弃自己。
权威喜欢一个学生,那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
这么想想人类的心理活动也挺有意思的,不止儿童如此,连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也会被“权威”左右和干扰。
或许,归根结底,这跟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有关系吧。
我最后问我的朋友,我说你们有没有不成功的案例?
他说有啊,有时候,跟老板说了要信任和授权员工,老板也说没问题,但信任仅仅浮于口头,实际行动中仍然时时刻刻在提防和考验员工,仍然是发自内心的不信任,他说这种情况优化失败的几率挺大的。
这跟养娃何其像啊?
有些家长会说,我给过我孩子信任啊,但是他没有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啊,他仍然是个熊孩子啊。
这就说到了核心问题,你给孩子信任是为了实现一个目的,还是真心地认为如此。
如果你真心地认为一个孩子好,哪怕没有任何语言上的夸奖,你打心眼里透露出来的态度和情绪就会让这个人感受到;同样的,如果你厌恶一个孩子,哪怕在言语上多么夸奖他,但是真实的厌恶也是隐藏不住的,一定会被孩子或多或少地感受到。
换句话说,你的老板是皮笑肉不笑地夸你,还是发自内心地认可你的工作,你是很容易感知到的。
孩子也是如此,说白了,孩子不傻。
对于一个小小的生命来讲,我们就是他们的权威,我们在言语或实际行为里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可能成为孩子们的未来。
我身边人都觉得小胖特别讲道理,那是因为在我眼里,我一直都把他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所以他也尊重我的想法。
而有些熊孩子之所以熊,可能也是父母以及周边的权威认为他就是“熊孩子”,他就越来越是熊孩子。
所谓的“权威期待”,那是你意识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状态。
来源:帝呱呱星球
编辑|沈彦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