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会这样说:2块饼干加上2块饼干就是(等于)4块饼干了。
慢慢地,我发现她理解了“加”的意思。
⑵举例2,建立关联逻辑概念。
把杯子的杯身、杯盖拆开;奶瓶、奶嘴拆开;玩具汽车上的轮子拆下来;碗、勺;手机、充电器……等等顺序打乱摆放在一起,让她一一把相关的东西分好。
仅仅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其实生活的东西几乎都可以被用来做数学启蒙。
就像回家坐电梯时,如从1楼到10楼,你就可以一一指给他看,告诉他经过了哪些楼层,这是一个顺序的概念;下楼的时候,反之亦然。
4、在进行专门针对数学的训练时,时间不要过长,比较耗费脑力,以免过度消耗孩子的兴趣。
除了生活中的渗透,我还买了一些适合彤宝年龄的数学启蒙的书,她很喜欢做这些题,但我会刻意限制时间。
在还没有上学前,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做题适可而止。
5、让孩子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
比方说,从超市回来,会请彤宝帮忙分类:水果、蔬菜、零食、奶制品……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分类练习。
给孩子做数学启蒙中想明白的几件事:1、孩子慢慢会领悟各种数学的概念,别急!
学龄前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他们有一定的“数感”,但只能学会初步的数学知识。
“天才”毕竟是少数,启蒙教育主要是培养兴趣,不要本末倒置。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
哪个苹果大,哪个苹果小?
爸爸高还是妈妈高?
玩具需要收到玩具箱里,绘本则要收到书架上。
电视机、皮球是什么形状的?
哪只袜子和哪只袜子是一双?
这些简单的问题,都是对宝宝数学思维的一种初步启发。
3、低幼阶段就开始正式培养孩子数学兴趣。
据我对彤宝的观察,单纯的数数在孩子开始学说话时就能学会;形状的认识、高低和大小这类简单的比较认识,1岁左右就可以开始有意灌输给孩子。
2岁左右,简单的锻炼左右脑的问题就能回答了。
彤宝就是一个普通孩子,比她表现聪明的孩子不在少数,只是用她的例子说明,有时候孩子的能力是大人不可想象的。
数学的正式启蒙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了(个人意见)。
4、借助玩具、书籍来完善自己的不足。
我大学虽然是理工科,但那是阴差阳错,本身不感兴趣。
所以在教彤宝数学的一些概念时,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找不到兴趣点,就想到了借助一些现成的东西。
⑴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