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吃的小吃,会叫点心?
这和心有什么关系?
“点心”一词是怎么来的。
今天的点心大多是西式烘焙的,难道这是个舶来品吗?
其实,点心是真正的中华传统美食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点心”之名源于唐朝。宋朝人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记载:“以早上小吃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说。”
中国第一位正式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对点心特别的钟爱。据《隋唐嘉话录》中记载,武则天在位时,每年到了花朝日(唐历二月十三日即三月花开之日)朝游上苑,就会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熟成糕,赐给群臣们食用,当时的赐名叫花糕,也是一种蒸制的点心。
这场景,应该和电视剧《琅琊榜》里静妃娘娘给靖王制作的太师糕或者茶花饼的点心类似吧。
当然,点心、点心,有点点心意的意思。
据传东晋时期有一大将军,能征善战,他每日见到战士们血战沙场,英勇*敌,甚为感动。就令随行的军厨们制作一些的美味糕饼,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自己的“点点心意”,后来点心就传开了。
其实,这种说法,多半为讹传。从宋人吴曾的记载来看,唐朝时期所说的点心,多是早晨的吃食为主,虽说这一时期的点心种类繁多,但均没有完全脱离主食范畴。
可以肯定唐代时期的点心,多是发酵油炸糖浇类的面类,比如以各式包子、油条等“以小吃为点心”的食物。具体的种类有:胡饼即烧饼,环饼即麻花,糖饼即方糕,乳饼就是奶豆腐,肉油饼就是烤制肉饼等。
随着社会进步,饮食上追求雅俗共享,就成了中华美食的最高境界。
尤其在明时期,“雅”食成为上层社会达官显贵所拥有的文化形态,人们遵从“大道至简”的意识形态,点心也由偏向主食向精美的小吃过渡。
到了近代,各类西式糕点的出现,也丰富中华点心的大格局,各式工艺水平之高、花样品种之多的点心,就充斥着人们的味蕾。
点心是古今宴席中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宴席之上称不上主角,但它的作用却是菜肴无法替代的。
愿你我生活一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