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铜完成以后,匠人会针对竹笛进行校音。校音器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校音难度,匠人根据校音器提供的校音意见对竹笛上的每个气孔进行反复微调,直至音阶协调。
其他音准调整完成以后,匠人可以根据产品需要、客户需求等对竹笛的笛身进行接牛角、抛光、打 磨、上漆、刻字等美工处理。待美工处理完成以后,匠人通常会对竹笛再次进行调试,通过不断反复调整笛孔、笛口等使竹笛最终的音色、音准达到最佳。
不同特色竹笛在中国地区性音乐中的应用黄梅戏与竹笛的结合,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时期,之后历经长时间沉淀,竹笛与黄梅戏之间的关系已经极为密切。当然,并不是所有流派的竹笛均适合应用于黄梅戏中 。黄梅戏对竹笛的要求主要与黄梅戏的几大特 征有关。首先,黄梅戏具有“拖腔”的显著特色 。拖腔通常指的是音乐艺术表演时主奏乐器的伴奏形式。由于竹笛本身既能演奏热情、高亢的强烈音调,又能演奏细如游丝的纤巧音调,因此竹笛在进行“拖腔”时,能够完美地领奏引子,在黄梅戏的艺术叙事中起到陈述主旋律、加花变奏、画龙点睛的作用。
首次将竹笛的随腔伴奏与黄梅戏“和声、复调”进行结合,竹笛开始在黄梅戏的整体音乐编配上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竹笛中的梆笛具有笛声高亢、明亮的特征, 曲笛则显得更加婉转、悠扬,不同的竹笛在应用于黄梅戏“和声、复调”以后逐渐成为构建黄梅戏伴奏立体和 声效果中的核心乐器。
黄梅戏这一传统音乐艺术对竹笛特性的要求多为“低吹高唱”,周林生出品的梆笛最为适合黄梅戏这一 传统民间音乐。甚至在粤剧中竹笛通常被称为横箫,与二弦、竹提琴、三弦、月琴并称为广东音乐中的五架头。粤剧中所使用的竹笛多以 C 调曲笛为主 。在演奏中,粤剧讲究旋律优美、细腻,乐器需要烘托整体沉稳、柔和的感觉,较少会采用高亢、激烈的演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