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知名科技企业秋招现场的门口,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生告诉笔者,今年的就业环境非常不乐观,在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的热潮已经吸引了来自工科背景的各个专业的同学,算法工程师的竞争格外激烈。
的确,笔者观察到的现象和这位同学一致,专业技术人员大批涌向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就是今年的事情,但是只要有足够的人进来这坑就能被踩平吗?答案不是简简单单的No。因为如果随便采访哪位科技企业的技术副总裁,答案都会惊人的相似:人工智能人才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因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增速慢、成效低。毕竟人工智能人才属于技术梯队顶尖人才,不是网页前端工程师,网络在线培训,一毕业一大片。想要又学好数学,又学好计算机编程,天啊,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做。在与一位来自人工智能热门落地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高管交谈时,他很坦诚的告诉笔者,「算法类的人才,我们用不起,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培养。我们不是人工智能的独角兽,烧不起钱,人才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最大的价值。太学术的我们不要,不解决问题。」
没错,算法类的高端人才对企业来说所费的确高昂,滴滴算法类的资深专家月薪5万起。50万年薪感觉没有问企业多要,是个平均水平的工资。更有一些著名企业技术人士希望通过媒体找到合适的高端人才,原话是「工资不设上限」。企业的需求有些猛,人力资源猎头也没有足够时间积累资源。各家人力资源小姐姐束手无策,技术带头人纷纷向校友、前同事伸出橄榄枝。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地平线机器人的创始人余凯的一句表态上了新闻标题——《余凯“老相识”!百度深度学习科学家徐伟加盟地平线》,这个时候,百度的前同事和离职同事关系网都变得非常有用。“技术人手不够,百度来凑”成了创业公司内部的段子。百度的技术人员为什么让人工智能企业趋之若鹜?因为质量好呗。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是百度历史上首个正式成立的前瞻性研究机构,位列深度学习研究的第一阵营。虽然放眼全球,谷歌、微软、脸书等科技巨头都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但是国内同行的共识是,百度深度学习在起步早这件事情上,是没有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