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首先总结一下常见的班级管理难点:
1.孩子吃饭难;
2.集体教学中常规难做;
3.一兴奋就控制不住;
4.突发事件难处理;
5.喊破喉咙也不听;
6.如厕训练难;
7.午睡不睡,起床不起;
8.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
9.很难有效沟通。
那么这些总结出的问题都是要通过一些技巧来进行有效实施的。
【指令发布技巧一】
发布有效指令:
“珊珊请你到桌子前面来喝水。”(小班)
“珊珊请你到桌子前面来喝水,然后喝完把杯子交给刘老师,再去上厕所准备睡觉。”(中大班)
- 说话一定要简洁清晰,重点明确。
- 对于小班的孩子,最好用一句话明明白白告知重点,明确你希望孩子如何做(1-2个步骤)。
- 大班可以采用更多的步骤。
当你用肯定的语气时,最常用的句式:孩子的名字 动词 图像。
举例:
收拾玩具:果果,请把积木放在绿色的盒子里。
准备户外活动:文文,穿上外套,然后跟着队伍去小花园。
【指令发布技巧二】
肯定指令
焦点在你希望发生的事情上:
1.你的语言是简明的,给出了有用的、有效的信息指令。
2.你焦点在你希望发生的事情上。
看看下面的话,你的焦点在哪里?
- 不要在教室里乱跑。
- 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
- 不要脱离队伍。
那么如果我们采用正面积极的语言:
- 请在教室里慢慢走。
- 请看老师这里。
- 请与小伙伴手拉手。
【指令发布技巧三】
正向表达:
- 对幼儿也会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
- 启发性和建设性,鼓励幼儿正面行为。
- 让孩子了解正确的行为,知道如何做、怎么做。
案例1:集体活动中的正能量。
刚才集体活动中发现某某小朋友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耳朵也在认真听,而且他的小后背坐的直直的,就像小军人一样,我要继续找找,看看还有没有小朋友跟他一样。
案例2:整理环节
呀,我今天发现我们积木区的某某小朋友积木收拾的特别整齐,他能够根据木柜上的图片把积木送回家,还能够把每一块积木摆的整整齐齐 我还要再找一找,还有哪个小朋友跟他一样会收拾。
肯定指令总结:
1.你的语言是简明的,给出了有用的信息,指令。
2.你的焦点在你希望发生的事情上。
3.正向表达。
4.你的身体语言能够配合你的口语表达。
5.你表达了尊重且有原则的执行。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1.想要真正地与幼儿建立有效的沟通,沟通之前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进一步的沟通。
2.当幼儿哭着向你请求帮助时,跟他站到统一战线,告诉他“不要担心,我们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
3.跟幼儿描述概念,一定要用形象化的,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
4.给予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5.不失时机地表扬幼儿好的行为。
站在幼儿的视角:从观察幼儿、幼儿的语言、相信幼儿、积极回应。
【环境语言助力活动组织】
【直观明确的指引—整理环节】
【具有教育意义的图标】
案例1玩沙也干净
教师可以用幼儿可以理解的图画来制作玩沙规则。
案例2两个娃娃家怎么区分
教师可以给两个娃娃家的游戏材料制作两套颜色不同的标记。
【学习常规中幼儿的要求】
- 倾听 能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不随意打断和插嘴,能够有序表达。
- 体态 坐姿端正自然,过程中不随意打扰别人。
- 举手 知道并且能够做到举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 自控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律和控制情绪。
- 协作 和同伴进行有效的协商、轮流和谦让、不争抢。
【学习常规中的其他辅助事项】
学号编排设置助理管理
按照幼儿年龄大小排列:最小的孩子放第一,最大的孩子放最后。
- 有助于教师掌握孩子的情况。
- 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在班级中位置。
座位的安排有助于常规的养成。
- 集体教学活动座位安排以马蹄形、圆形或者双马蹄形为主。
- 安排座位的时候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
活动开始前的习惯养成。
- 教师日常中示范倾听的习惯。
- 孩子打断说话的时候及时干预并说明。
- 做好主助教老师的配合。
【入离园时刻注意要点】
入园时刻
- 情绪状态
- 教师站位
- 教师服装、指甲
- 关注幼儿细节问题(外貌、服装、情绪)
离园时刻
- 对孩子的交流(梳理、提醒)
- 离园衣物检查(小班:教师看、摸、检查;中大班:教师 幼儿互查、自查)
- 离园接送的顺序(有意识的划分:习惯时间—座位布置)
- 离园家园沟通(沟通内容提前梳理,不同接送时间划分、学号划分)。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总 之
班级的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有一颗敏锐而细致的心,洞察一切事,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切实为教师、为幼儿、为家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卫生、舒适的精神环节和物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