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旡”和“心”组合在一起又是怎么用来表达“爱”这个含义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打嗝,中医里称为“嗳气”,嗳气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呼吸其实是中断的,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多由于胃气上逆所致,通俗点说就是胃里面的气体往上冲。而“爱”字字形由“旡”包着“心”,我的理解是,当我们面对我们所爱的人的时候,我们必然是提着心吊着胆的,心情紧张,另一方面,在恋爱刚开始的时候,羞涩是人之常情,这个时候体态上常见低着头或偏着头。
“爱”字的演变
如上图所示,A、B、C都是战国时期“爱”字在不同器物上的表示,A与C是大同小异的,A是以“旡”包“心”,而C是以“欠”包“心”。D和E分别是“爱”小篆的写法,区别是在秦统一天下后所使用的E中,有一个向左伸出的一笔,有人认为这是伸出的脚。这种猜想是建立在无论是“旡”还是“欠”,都表示的是跪坐的人,其下方的一部分也都代表人屈曲的下肢。
与之相反,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脚。由于时过境迁,当时人对于某些字形的理解和商周时期发生了变化,或者说人们对于“爱”的理解更加深刻,为了强调“爱”与心理的联系。但是在字形上已经包含了“心”字作为一部分的时候,还要更加强调,怎么办?
汉字比拼音文字尽管学起来困难的多,号称全世界最难学的文字,但仅仅是象形文字这一点,汉字就可以秒*所有拼音文字。而象形文字的创造来源一切都与人们的实践生活息息相关,即所谓言必有物。因此我以为在E中的写法里,其实作为跪姿的人的下半部分已经被抛弃掉了,“心”字下面的部分根本不是双腿,而是双手,捧在胸前的双手。就像是你我遇见爱人,想把自己的真心捧给对方看一样;又或者像,我们再遇见所爱时心跳加速,双手放在胸前想要强自镇定;又或者像以为丈夫、准父亲,在等待妻子生产时的焦急、喜悦以及恐惧;又或者像是子女远行,父母的牵挂……
再到F,这是隶化后的“爱”,这里爱的上半部分像是一个正面的人,有鼻子有眼,其下是包含着心脏的胸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爱”是没有扭头的动作标识的,也许之后的前辈们也觉得不妥,所以在隶化后的楷书G中打头的第一笔便是一撇,又有了那种爱的婉约,和我们华夏文化中对爱的含蓄相呼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