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的基本特点,幼儿美术表现的特点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24 02:39:27

儿童美术是指3至12岁儿童采用各种美术工具与材料,依据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创作美术作品的行为过程,以及这种行为过程所产生的美术作品。儿童在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受到年龄特点生活经历、认知能力的制约,他们的美术作品不受任何画法画理的约束,反映出一种人类原始的审美和自然的绘画语言,以画寄情,以情动人。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做好儿童美术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绘尔森认为,儿童美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幼儿美术的基本特点,幼儿美术表现的特点(1)

一、阶段性

儿童美术的阶段性特征是指由创作行为的主体——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体现出的美术行为特征和作品特征。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发展特点与心理素质有着明显的不同。按照儿童成长发育的特点,大致可将儿童学习美术的阶段分为涂鸦期(4岁以下),启蒙期(4岁~6岁),基础期(6岁以上)。不同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同,其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

涂鸦期的儿童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随意在纸上、墙上等一切可以涂画的材质上进行,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此时期的儿童往往会在家中的墙上、地上胡乱画出毫无意义的线条、色彩,以满足涂画过程的乐趣。

启蒙期的儿童往往乐于观察,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打量若这个世界。在成年人看来,儿童经常花费大量时间把玩一些毫无意义的物,其实这些正是儿童观察,感知世界的方法和过程。

基础期的儿童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认知能力,并初步开始全面探索这个世界,但固定的世界观还远未形成,对他们而言,生活中所接触的大多数事物都是新奇的,甚至从未感知过的,而他们在画纸上所垦现出来的只是他们脑海中的世界。

所以,与其说是儿童们在进行艺术创作,不如说他们是在最原始的真善美的情感作用下,用形象思维来发现这个世界,并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生活的世界,这和我们成人所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这一时期成年人往往看不懂儿童画的主题,但经儿童解释多少能明白儿童表达的思想。

总之,儿童美术的阶段性特征既体现了对儿童主体的尊重,也引导我们对儿童美术创作的特殊性进行深人的研究。

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在认知、情感、机能和意志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儿童年龄的阶段特征与能力水平决定了他们作品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儿童年纪越小,其造型能力也越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其绘画造型的能力就越强。儿童作品对于儿童个体本身来说,是不可复制的、是自发性的、偶然性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成人作品是在意志与理智的控制下,有意识的创作,如果能够表现出儿童美术的特征是不能够称为儿童美术的。

二、直觉性

儿童美术的直觉性特征是基于 美学形态而言的。儿童观察事物时大脑接收视觉刺激后得到的信息并非准确和具象,而是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和最抽象的感觉,他们的大脑选择性地去强调、夸张引起他们注意力的东西,从而在绘画中直接展现出物象的某些特征,如对小蚂蚁的眼睛有兴趣,就夸大蚂蚁眼睛的形象,对树上的蝉感兴趣就把树木画得很小而把蝉画得特别大。儿童常常凭着他们直接感受的记忆,想象甚至凭空幻想画心目中的视觉形象:海底里睡觉的人、太空中的月亮船等,这些造型夸张,色彩鲜明的儿童画,表达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幼儿美术的基本特点,幼儿美术表现的特点(2)


儿童通过画不同形态的线条,如曲线或直线、水平线或斜线,展现平稳或动感,用圆圈、矩形梯形在画面上进行自由组合和装饰,却能做到乱中有序。例如在线描绘画写生中,儿童凭借直觉用不同疏密的线条、曲直等点线面表现节奏和韵律,这些主要是情感支配的自然表达。

特别是儿童在绘画中的色彩表达是其生理和心理的直觉体现,是其情感的抒发。在儿童的眼中,色彩是最直观的,对他们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儿童虽然还不懂色彩的理论知识,但他们会依照自己的直觉,使用较为鲜艳的色彩表现他们观察的世界,画面通常会丰富多彩,这种对色彩大胆、自由的运用充分展示了色彩的魅力,从而构成了儿童绘画色彩绚丽的特点。

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儿童使用颜色的偏好基本一致: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可见,儿童在挑选最喜欢的色彩进行作画时,主要基于对颜色的直觉。儿童大多会使用固有色描绘某种事物,如,鲜花是红色的,大海是蓝色的,草地是绿色的等。儿童通常不会表现复杂的灰色调和环境色,而喜欢缤纷明丽的颜色。儿童的这种追求强烈色彩的喜好可以说是儿童对色彩爱好的共性。究其原因,主色彩是儿童认识对象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色彩鲜艳就容易唤起他们对认识对象的强烈直感,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让儿童明确地表现画面上的各种事物。

伴随儿童的成长,年龄偏大的儿童经常会把颜色与具体事物的特征相联系。大部分儿童都喜欢使用饱和度高、亮度高的颜色,如黄色和紫色绿色与红色等互补色,这使得儿童色彩画通常色彩强烈耀眼。形成这种鲜艳夺目的画面效果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儿童的辨色能力还比有限,儿童无法明确色彩之间的细微差别;另一方面在于色彩的单纯、高饱和度能激发儿童本能的生理反应,引发儿童的心理反应,让儿童的情感在绘画中得以抒发。

三、游戏性

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可以说游戏贯穿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儿童把绘画也当成游戏,当儿童开始运用美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所知所想,并且表现为一种轻松的游戏方式的时候,儿童会对美术这种审美游戏越来越有兴趣。审美游戏性特征使得儿童美术产生与其他游戏方式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的视觉形象性。儿童选择美术作为游戏的重要方式,与儿童语言表述能力有限有关,他们要想获得外在世界的认同和成人世界中的归属感,只有依靠与语言表达功能相近的“空间视觉能力”。

儿童在绘画时,是不会考虑所谓的构图和布局的,而是会结合所要表现的事物,将不同的形状随意组合起来。儿童们通常不在意画面的秩序,很多现实生活中具有秩序的事物在儿童绘画中都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甚至自然界中矛盾的东西,他们也会组成在一幅画面中。如一幅画面可能没有任何透视关系、前后关系,呈现出一条大街上车辆、人物、动物、天空中飞行的各类物体纵横画面各个角落,使画面丰富无比,一个故事接一个故 事展开,让画面充满想象力。儿童绘画从来就是无拘无束、无规可循的,体现了童年的天真烂漫,这也是儿童画的趣味所在。

儿童面对事物的观察具备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形成了儿童画中秩序、结构形状、色彩的完全不同,这完全是直觉的、抽象的、自然的形式,只有崭新的生命才能实现的形式,也是儿童画的趣味所在。儿童会将自已的所感、所思、所想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他们往往采用一些夸张变形、拟人的手法表现事物的特征,充满游戏趣味。比如他们想表达爸爸的胡须,会强化胡须,甚至画得满脸都是,并且加重线条感;想表现妈妈衣服上好看的花纹,会把衣服上的花纹画得鲜艳强烈,甚至全身都是花纹,以此来表达妈妈穿的花衣服漂亮无比;在画太阳和月亮时,总会画成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画果树时,会把树上画满又大又圆的果实,挂满整棵树;画一个人眼睛大,会把眼睛夸张地特别大,甚至不画鼻子。

针对以上儿童美术的三大基本特征,如何科学地将美术知识传授给儿童,让他们学会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对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很多没有从儿童美术特征出发,成人化急功近利的倾向十分突出,存在过多地强调儿童绘画技能训练,重视模仿忽视创造力培养,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不客观科学等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儿童美术的基本特征,指导儿童学好美术值得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探讨。绘尔森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让儿童学会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同,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美术特点,循序渐进地让儿童认识和掌握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常见的儿童美术工具除水粉、油画棒彩色笔、铅笔等外,粘土纸盘、吸管、木块、饮料罐等生活常见材料也可运用于儿童美术创作。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认识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了解颜色线条的使用方法,教给儿童基本的美术技法。例如,临摹是儿童绘画教学常用的方法,是学习掌握美术表现方法的重要手段。临摹的作用在于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使儿童较快地学到一些基本的绘画表现手法与技巧。教师不应让他们一味地临摹范画,而是要他们看看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画出来的不同效果。不同的儿童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例如,涂鸦期的儿童主要教他们使用色彩笔、油画棒、彩色黏土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可随意性表达情感工具的使用方法。启蒙期的儿童主要教他们使用水粉、水彩颜料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儿童对各种强烈色彩之间的变化与效果有进一步认识和乐趣。基础期的儿童主要教给他们采用综合性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的方法,如石块、木块鸡蛋壳、废旧包装纸片等进行工艺性创作的方法。

其次,营造美术创作环境让儿童自由表达情感。

良好的创作环境对激发儿童自由表达情感十分重要。一是带儿童到大自然到社会参观激发创作激情。例如带儿童到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蝶舞蜂飞的公园,让儿童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中引导他们如何去欣赏美、感知美.绘画美。也可以带儿童观察雄伟的建筑,走在街上的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也可以作为儿童绘画的素材,让孩子有机会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让儿童有物可画,有感可发,让儿童画出心中的画。

二是在趣味游戏中完成作品创作。如讲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画家故事等,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让儿童将自己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三是不要限制儿童的绘画题材。儿童还处于涂鸦阶段,手臂挥动表现出的不同线条和涂抹的各种色彩,这种随意的创作带来的愉悦感远远大于画面效果的展示。儿童愿意画什么都随他画,比如画圣诞树松鼠、画白雪公主、画太阳月亮、画爸爸妈妈等都可以。在这方面日本的儿童美术教育值得借鉴,他们十分注重儿童美术的体验与创造,准备各种绘画工具让儿童认识和体验色彩的变化,让儿童随心所欲自由作画,这样的美术作品才充满童真,才是真正的儿童美术作品。

再次 ,学会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并给予积极评价。

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就看是否表达了童趣,这才是最重要的。儿童的美术作品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直观的表达,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对儿童美术作品要学会欣赏,不能简单地用好不好或像不像进行评价,更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和标准埋怨儿童是“乱画”,“形不准”等,要让孩子快乐地自由地直观地表达他们眼中的世界。

儿童往往因为一句否定的评价而备受打击,甚至把孩子的美术兴趣、原始创造力破坏得无影无踪。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创作热情,磨灭他们与生俱来的创作本能。台湾的儿童美术教育就很注意引导儿童欣赏自己的作品,他们把儿童美术作品悬挂张贴起来,让孩子们欣赏讨论,教师再给予积极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一定要结合儿童美术特点,把握好分寸,以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只有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他们才会更有自信、更有热情去欣赏美、创作美,大胆地进行艺术创作表现,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广阔地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地。

综上所述,儿童美术是儿童生活体验的真实写照,是儿童凭直觉对客观世界情感的抒发,是儿童认识和了解万事万物的表达形式,是儿童个性的体现和交流的媒介。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阶段性、直觉性、游戏性的特征。所以,作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和掌握儿童美术的本质和特点,采取适合儿童身心成长的美术教育方式,让儿童认识和掌握美术材料和基本技法,给儿童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充分释放儿童的个性,让儿童美术作品充分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教师应学会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并给予积极的鼓励性评价,才能正确开展儿童美术教育,让儿童在美术教育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