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每年有2100万至2500万幼儿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而每一年的入学新生,或多或少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各种不适应,且情况十分普遍。由于上课时间长,作业多,部分学生出现了身体疲劳、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这导致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谨慎负担重,甚至有些学生失败率高,课堂违纪现象多,自尊心下降等。因而有些孩子留恋幼儿园的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
造成儿童不适应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两者的联系与衔接不够。
(一)社会要求的差异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小学市义务教育,以教学为主要形式,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大纲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要求每名学生达到一定的程度。
幼儿园强调生活常规、游戏常规,不带强制性;小学则一进校门就有许多学习、纪律常规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带有强制性。
幼儿园的活动以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不会紧张、劳累,学习结果无统一的评分标准,幼儿的责任意识弱,压力小;小学的学习具有社会义务,有趣的、无趣的东西都要学,要思考,要作业,要考试,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因而容易精神紧张,且有压力;
在幼儿园,即将毕业的幼儿市园里年龄最大的儿童,一进入小学则立刻处于学校中的最小地位,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自我感觉和自我价值也随之改变。
(二)生活制度上的差异
生活节奏发生变化,主要变现为主要活动内容与制度的不一样。幼儿园的活动是动静交替,每天的教学活动不超过一小时,且大多数是游戏化的教学,其余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两个半小时,轻松而愉快;小学生主要是课堂学习为主,每节课40分钟,上午3--4节,下午1--2节,课间的自由活动和游戏时间很短,而且因为是学校里最小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控制也很多,午睡时间得不到保证。生活制度的急剧变化,智力活动时间的骤然增加,使得孩子的神经系统负担加重,许多儿童倍感疲劳:有的上课打瞌睡,面容消瘦,体重下降;有的则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