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比较重视古诗词这一块,对于古文却有些忽略。如果说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宝库,那么古文除了同为文学的宝库,也是思想的家园。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引领儿童通过古诗词感知文学之美,与通过古文领略思想之精,二者实在不可偏废。
有感于此,笔者从2016年开始,先后指导约200名小学生进行古文研习。以大学教师的身份从事小学生古文启蒙教育,这在全国可能开了先河,目的是借此帮助小学生养成阅读古文的兴趣和习惯,由此打开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古文启蒙以加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从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各个层面入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刚刚接触古文的小学生而言,准确掌握一些常见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语”“雨”“好”“恶”的不同读音和含义,“与”表示“赞同”的独特含义),了解一些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名和字使用的不同场合),固然是学习的应有之义,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于古文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能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对传统文化形成初步的批判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在面对传统文化时,同时避免盲目崇拜和虚无主义两种误区。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完全不和当下现实发生关系的“传统”,不过是一些死去的知识,没有必要花费学习的精力。我们应当继承的传统,一定是活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将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这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应当始终牢记于心的。譬如,从《论语》中了解到君子有种种美好品性,就应当以此要求自身。知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努力做到前者,避免后者。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习,学生们普遍收获很大,不但在语言学习上,而且在个人素养的提升方面都比较明显。例如,来自四年级的耿赛同学体会到:“每篇文言文中都包含着人生道理,从一只小小的翠鸟到一头身体巨大的象。”“文言文本就是历史的记载,加上故事的趣味,让我‘尝’到了书的‘味道’。我之前从未想过,文言文居然会有这么多趣味。但现在,我却觉得,文言文其实是一把隐藏在书本里面的、用来开启人生道路大门的钥匙。”来自六年级的邹嘉昱同学则对《混沌开窍》与《鲁侯养鸟》等故事印象深刻,因为从中感悟到“人类生存,应当顺应自然,不要把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当中”。此外,《小儿辩日》与《孙权劝学》等故事则使她“领悟到学海无涯的本质”。
六年级的邹嘉昱同学学习小古文《混沌开窍》后写下的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