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么这样看着我?”傅妻(潘虹饰)
“我喜欢你的眼睛。”傅彬(李志舆饰)
“眼睛?我的眼睛并不好看。”
“可它们是诚实的。”
《苦恼人的笑》剧照
时隔三十九年,作曲家徐景新仍能流利地背出故事片《苦恼人的笑》中的这段对白。1979年,杨延晋、邓逸民导演的这部电影上映后反响热烈,徐景新作曲的主题歌《诚实的眼睛》顿时流传开来,而这首歌只有一句歌词:“望着我,望着我,你那诚实的眼睛。”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在影片《苦恼人的笑》中,主题歌《诚实的眼睛》分别以男低音独唱、女中音独唱和男女声二重唱等形式,先后五次唱起。演唱电影歌曲,一般不用美声唱法,而在这部影片里,选用美声唱法却显得更有震撼力和张力。那情绪饱满、深沉浑厚的男低音,直击人心那最柔软的地方。
男低音演唱者是“低音歌王”温可铮,上世纪50年代就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文革”十年他被关“牛棚”,不能演唱,但他没有放弃音乐。为达到最好效果,录音时,让温可铮紧贴话筒演唱。女声是女中音歌唱家靳小才,上海乐团的独唱演员。
对自己的作品,徐景新一直自己配器。这回,他要选用音色个性鲜明、叙述表现丰富、叫人魂牵梦萦的吉他。在1979年,吉他教学在音乐学院仍被禁。徐景新满城寻找吉他,经朋友介绍找到两位弹吉他的工人:一位姓王,一位姓杨。于是,吉他在银幕响起。
“感觉是挣脱了枷锁,感到解放,看到阳光。改革开放,迸发了。”采访徐景新时,他双臂稍稍往后,向上一展,像是做了个脱枷动作:“我幸运赶上了这个时代,思想得到解放和开拓,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春天。”
回首“文革”年代,《无影灯下颂银针》和《一副保险带》是徐景新首次作曲的故事片。两片各长50分钟,1972年开拍,竟拍了两年。期间反复审查,到1974年才上映。
“在我童年的时候,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唱起她心中充满欢乐。”
1981年,徐景新创作的又一首电影歌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被广为传唱。它是《小街》主题歌,电影由杨延晋导演,讲述了青年男女夏(郭凯敏饰)和俞(张瑜饰)在“文革”中的一段苦难经历。回顾创作,徐景新充满感情道:“画面是残酷和动荡的,而歌曲的旋律是甜美的。音画强烈对立,以美衬悲更显悲,产生了艺术感染。”由此,它被收入《电影艺术辞典》,成为经典歌曲。
张瑜、郭凯敏在电影《小街》中
在上影,文学剧本出来后,作曲就开始介入:与导演商议哪些地方要音,要多少长度。徐景新说:“在《小街》拍摄时,我已经知道剧情,旋律已在心里,就是不知在片中的时长。等到一出片,音乐一气呵成。”
他在创作时已考虑谁来演唱,针对其演唱特点而作,可谓度身定做。他写《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已选定郑绪岚演唱。徐景新去机场接她来录音,送到达华宾馆住宿。当时配唱电影歌曲没酬金,但电影上映可让演员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
满帆东风哎,满船阳光
徐景新上学的虹口中学,离家不远。初三那年,他受哥哥影响喜欢上音乐。哥哥在读书的上海中学做校广播台,他去旁听。
放学后,他便进入了音乐天地。参加歌咏比赛,拉18元一把的小提琴。至于作曲,靠自学、靠书本。能弹会唱会作曲的他,在面临高考时,想正式往音乐专业发展。
他是有两手准备的:考上音,同时参加高考,报的第一志愿是上海科技大学。那时也是艺术类先考,加试乐器,他就拉小提琴。在高考前一天的下午4点,他收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的录取通知书。
17岁那年,徐景新成为上音的新生。先读预科一年,因上音附中高中读四年,要等他的同届升上来。1961年,他开始了大学课程。与附中同学相比,基础毕竟薄弱。他一学期制定一个大计划,从早上7点到晚上排得满满的。他拼劲十足,用他的话讲“像海绵吸水”。从早到晚,练钢琴、完成和声习题、练多声部;自己作曲,与几个同学组成乐队和合唱队,二胡、口琴齐上阵。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连从汾阳路学校回虹口自己家的路上,还在默背乐谱。
刻苦好学,基础扎实,学习系统,加之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徐景新的成绩一直很好。
1966年毕业时,正值“文革”爆发。他留校一年后,分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旗下海燕电影制片厂作曲组,后为上影音乐创作室。同事15人,老作曲10人,其中有“老革命”吕其明、葛炎、黄准等。那时,有些人还被关在“牛棚”里。
徐景新的电影音乐作曲生涯就此开始。进厂后,徐景新为不少纪录片、科教片作曲,其中有《送瘟神》(1970)、《断指再植》(1971)等。作曲是要抒发感情的,而科教片却是中性音乐。
徐景新在泸定桥留影
1969年11月,导演桑弧受命把样板戏芭蕾舞剧《白毛女》搬上银幕,徐景新跟他进了摄制组。据《上海电影志》:1970年7月起,除《白毛女》剧组外,上影人员一律不能入厂,并由警备区派解放军来护厂。
在《白毛女》摄制组,徐景新任录音。借这个机会,他了解了电影制作各工种和部门的流程。芭蕾无语,拍摄与故事片不同,不是按分镜头剧本的台词拍,而是根据音乐。徐景新对全剧音乐熟悉,导演要拍哪段舞蹈,他马上就能调出这段音乐。1972年元旦,电影《白毛女》历时13个月制作完成,当年春节在全国公映。
1974年,上影拍摄故事片4部:《火红的年代》(导演傅超武、孙永平)、《无影灯下颂银针》(导演桑弧)和《一副保险带》(导演宋宁奇、赵焕章),重拍《渡江侦察记》(导演汤化达、汤晓丹)。吕其明和葛炎分别为《火红的年代》和《渡江侦察记》作曲,两部短故事片《无影灯下颂银针》《一副保险带》的作曲为徐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