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点二:饮食
如果孩子日常胃口好、不挑食,自己会吃饭,但是从幼儿园回来后,经常直奔零食,或者一直喊饿,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要判断清楚,是孩子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还是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导致吃饭有压力。
- 观察点三:如厕
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其实,孩子愿不愿意在幼儿园如厕,特别是大便,非常重要。因为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大便是一件令人害羞的事情,孩子在不放松的状态下,宁愿憋着。所以孩子如果能在幼儿园大便,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孩子内心是安全的,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 观察点四:睡觉
一般来说,孩子在幼儿园有不少的课外活动,孩子精力会消耗的比较多,晚上睡得会更香。
但是如果孩子上幼儿园后,睡得不踏实,或者经常做噩梦,这就说明在幼儿园可能发生了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害怕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和孩子做沟通,如果孩子说不清楚或不愿意说,那么家长就要寻求老师的帮助,找到问题所在。
当然,这些也不完全是黄金标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问题,一方面要跟孩子沟通,一方面也要跟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一下,避免误解。
比如在幼儿园上厕所这件事,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宁愿憋着,或者拉裤子,也是不愿意大便的,不是老师不让拉,而是幼儿园很多是蹲坑,孩子蹲不住,所以不愿意,或者是拉了便便冲不走,等等。
03.缓解“分离焦虑”,从家长做起①坚定、温柔的与孩子告别
家长送孩子入园,由于不适应引起的哭闹是难免的。有些家长跟孩子没完没了的告别,左抱抱右亲亲,依依不舍。更有甚者,又中途返回,通过学校的窗口、门缝张望。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整天心神不安,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
家长不能采取正确的告别方式,只会放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和焦虑。改变上述错误行为,家长只需要记住“温柔、坚定”这两个词就可以了。“再见”只说1次,然后微笑着和孩子挥挥手,坚定的转身离开。
②保持平稳、安静的家庭氛围
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程度同时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尽量在家中营造欢乐、轻松的氛围。在孩子面前,不要过分的提及孩子的入园话题,避免导致孩子紧张的情绪。要把孩子入园当作一件喜事来迎接,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期待、有向往。
③和孩子演练表达需求的话术
研究表明,那些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除了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外,自我表达能力也很不错。
幼儿园一个班通常有几十个孩子,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 能够及时、准确的说出自己感受和需求的孩子,往往能得到老师更快的帮助。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多和他们演练一些表达需求的话术。
如“老师,我不小心尿裤子了,请帮我换一条、老师,我身体不舒服/我生病了、老师,我不饿,请给我少盛一点/请再给我一点饭菜、老师,我要尿尿/拉粑粑……”
家长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以上话术的练习,一方面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当自己能力受限时,学会求助于他人,也是在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