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胡在学《对韵歌》,每天放学他们一起出校门都是集体背诵。
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有的班级背三字经,二年级的学生背乘法口诀,这种朗朗上口又很重要的东西这种方式最合适不过了。
……
古人启蒙时候就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朗朗上口却蕴含丰富的文字,给孩子传达一种思想,一种能力。
上次聊了数数,很多人觉得数数只是那样就可以了吗?
很多人觉得数数是简单的行为,这是不对的,数(名次)源于数(动词),量(名词)源于量(动词)。
数数采用的有实物一一对应或者口头念叨或心中默念等方式查数,逐个说出。
数数是人类最简单的理性思维,比如:
问:小胡,从0开始数数,你数得完吗?
能,自信地说。
0,1,2,3,4……1000,……
我太累了,说也说不完。
那换个玩法,1和10之间有可以数吗?
2,3,4,5,6,7,8,9。
3和6之间呢?
4和5。
好的,接下来挑战的来了,4和5之间有其他数吗?
没有吧,我不清楚。
好,爸爸来举个例子,我们假设4和5坐在一条数线上。
4和5之间是不是有空隙?好比你和爸爸之间无论挨得再近,也总会有东西能夹进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4和5想象成两个点,点和点之间有距离,哪怕再小,中间肯定能放其他数,只不过我们现在还小不知道罢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我们不知道但是存在的东西,比如4和5之间还有其他对我们而言是未知的数。
你觉得4和5之间有几个数呢?
我猜有很多个,只不过我现在不知道它们,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
好的,孩子应该知道他已知的数和数之间还有数,数和数之间还有数,看起来连续的1,2,3……之间被其他数分开了,这就可以了。
数数是人类最早的数学活动,数出来的自然数自然数。既可以清点物体总数,也可以编排物体顺序,数数具有两重性。
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对几个?第几个?一个是基数,一个是序数概念,数的两个含义,需要不断让孩子理解。
好了,回头看对韵歌,小胡他们语文老师教了对韵歌,接送孩子的路上他会给我讨论对韵歌,除了老师教的,我说你能不能创造其他的对韵?
我说天对啥?他说地。
我说爸爸对什么?他说儿子,我呵呵一笑,不接受(他最近喜欢父与子这本书)。
我说红灯对什么?他说绿灯。
我说白色对什么?他说黑色。
我突然说,1对什么?
他啊一声,说1对啥?1对2。
我说为啥?
他说了很多,其中有一条是1是单数,2是双数,单数对双数。
然后,他还说:爸爸,就比如说三根手指头,这两个是一对好朋友,那根没有好朋友,3就是单数;4根手指头,这俩是好朋友,那俩也是好朋友,所以4是双数。
不错,我说,哎哟,这不是有点像对韵歌吗?我们来个数字对韵歌吧!
我说1对2,他说3对4。
我说5对6,他说7对8。
…………
每次拐弯的地方,不着急,想一想。
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单数,双数是一对,一组。这样就不再是一个一个数数,是一组一组数数,往后我们可以三个三个数,四个四个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个一百个数,这里面渗透了什么呢?
好多,比如数位制,乘法与加法关系,加法运算等等。
借助学校老师讲的内容,以学校老师讲授的为阶梯,我们可以给孩子发散或者聚焦一下边缘的东西,关乎知识,方法,思想,甚至哲学。
这就是我所想的,做的,不一定拿着书说我们来学单数双数,或者乘法之类的,那么正式,低年级的数学不用正式去学拓展的问题,就以非正式的方式就行,不是知识,主要是思想。
通过创造“数字对韵歌”,比单纯的只是数数给孩子感觉亲切,熟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