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喜欢向牛人请教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迄今为止,对你影响最大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来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迄今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思维方式是「第一原理思维」。”
.
什么是第一原理
第一原理,有的人又叫它「第一性原理」。
可能很多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或者只是听说「它来自哲学和科学」。
所以对「第一原理」有种畏惧感和排斥感——听起来那么神秘,有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我们普通人真的能够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吗?
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如果你觉得「第一原理」听起来难以理解,你可以把它叫做「一」或者「一思维」。
早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西方就有很多哲学家在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比如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等哲学家,他们将其称之为「一」。
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罗素《西方哲学史》
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一”,一是无限的、不可分的。——罗素《西方哲学史》
很多哲学家开始探究物质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比如,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构成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是由“气”构成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是由“火”构成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气、火、水”构成的。
这种「探究物质的组成、物质的起源、宇宙的本质、宇宙的起源,认为万物由水、火、气、土所组成」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第一原理的思维方式。
在东方,这种思维方式也在同步进行着。
老子也认为,一切产生于一,他《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先贤们还有人把物质的起源归结为“阴阳”,这种思维在《易经》里面得到了深度的体现;另外,中国古代还有“金木水火土”之说,他们认为物质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组成。
这些都是“第一原理”的思维方式。
只不过之前没有人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总结,后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思维方式总结出来了,他将其称之为「first principle」,翻译成中文就是「第一原理」。
这就是第一原理的由来。
它其实不复杂,所谓第一原理,就是探索事物的起源;所谓第一原理思维,就是不断探索事物起源的一种思维方式。
但是亚里士多德为了保证这种起源、这种第一原理的科学性,给它加上了一些限制性条件,他认为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原理。
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亚里士多德
简单翻译一下,大概意思就是说,只有那些“最基本的”、“不证自明的”知识,才能称之为第一原理。
怎么理解“最基本、不证自明”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
这个例子就是欧几里得的五大公理和五大公设,它是史上最经典的第一原理。欧几里得仅仅凭借这十个第一原理,就推理出了整个几何学所需要的知识。
五大公理:
①等量间彼此相等。
②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③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④能完全重合的东西是全等的。
⑤整体大于部分。
五大公设:
①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
②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
③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
④所有直角都全等。
⑤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就深度地感受到什么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原理。
①是最基本的
这个怎么理解呢?你可以理解为「不可从其他已有的定理演绎推导得到」,它就是起点。
我们经常会有一种思维惯性——追问事物的起因。我们认为任何事物,一定都有一个东西在它前面,即使是元起点,我们也认为它之前还有起点。
但是第一原理就是那个终极起点,没有什么在它前面了。
- 比如「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这就是一种起点,它再也不可能由其他东西推理得到了。
- 比如「等量间彼此相等」,这就是一种起点,它再也不可能由其他东西推理得到了。
- 比如「在同一水平线上,只有以强胜弱这一种结局」,这就是一种起点,它再也不可能由其他东西推理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