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如上述酶类的血清水平升高,可能与运动、服用药物或病毒性肝炎等有关,最好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肝炎。
反映胆汁淤积的项目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后者又与饮酒有关。
肾常规
肾功能常规主要有尿素氮、肌酐及尿酸等。尿素氮升高,要排除急慢性肾炎等疾病。
若肌酐超出参考范围,要明确是否有肾功能损伤;尿酸高反映体内嘌呤代谢情况,长期持续尿酸高会导致肾脏损害和痛风。
体检常犯的7个错误
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可能让体检结果打折,从而错过揪出疾病的机会。
误区一:体检前不用做准备
体检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当前健康状态,为了体检结果不受影响,应注意以下几点:
体检前勿大量饮酒、大鱼大肉、熬夜或短期剧烈运动。
体检前一天晚餐后不应吃东西,但可以喝少量水。因为采血、肝胆B超都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应照常吃药,以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体检当天宜轻便着装,不戴隐形眼镜、不化妆、不戴首饰,女性月经期不做妇科检查及尿检。
误区二:费用高、项目“高精尖”的好
人们往往喜欢“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于体检,越贵的方案自然包含的检查项目越多,反映身体健康状况也越全面。

但怎么才能最经济实用?建议从普通筛查项目开始,循序渐进,项目尽量覆盖多系统。
同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体检方案,才能得到全面科学的体检结果。
误区三:所有年龄段检查项目都一样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疾病谱是不一样的,疾病发生往往也与遗传、生活环境和习惯密切相关。
建议不妨选择“1 X”个性化体检方案,即基础检查“1” 专病(或专项)风险筛查“X”。
基础检查评估基本健康状况,再综合家族病史、既往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等选择一项或多项专病风险筛查,可实现个性化和深度化体检。
误区四:嫌麻烦不验尿和便
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且敏感性高。
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到肉眼看不见的胃肠道出血。若放弃大小便检查,极有可能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良机。
误区五:怕辐射不拍胸片
很多人“谈 X 线色变”,体检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
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仅相当于7~10天自然辐射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误区六:只重视心肝肺,忽视耳鼻眼口
若体检时放弃五官科检查,可能错过发现很多疾病或癌前病变的机会。
耳鼻喉科不仅可发现大部分急慢性炎症,还可筛查浅表肿瘤。

眼科对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常见病检出率非常高。口腔科除了可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更能发现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纤维化等。
误区七:看到检查呈“阳性”就害怕
“肝功能异常”“高血脂”“甲状腺/乳腺/肺结节”……一本厚厚的体检报告可能会罗列几条甚至十几条“阳性发现”,很多人常被吓得寝食难安。
正确做法是,拿到体检报告后,先仔细阅读结果、解释及主检医生建议。大型体检机构通常会提供专业检后咨询,由医生面对面答疑解惑,这也是获得靠谱医学知识的好机会。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近期热门文章
”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