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渡劫“七年之痒”后,作为中国首款10亿DAU数量级的社交APP,微信终于迎来了创业的第八个年头。
逢八之年,向来是多事之秋。
虽然微信此时已稳坐国民社交APP头把交椅,但在舆论监管收严、流量红利期已过、头条系强势崛起的冲击下,微信也面临着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小程序推广不及预期等诸多困扰。
是向死而生、重新出发?还是上演盛极而衰的历史轮回。
就在一年一度的“微信之夜”上,“微信之父”张小龙用4小时,长达3万字的演讲,公开做出了回应。
1
首款10亿DAU级社交APP;
微信用八年创造历史
早在2018年8月,微信就已创造了历史,成为中国首款DAU过10亿的产品。
然而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作为亲手打造出微信的张小龙及其团队,面对这一成绩时,却是异常的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波澜不惊。
就连最该有的庆祝都没来得及,就迅速推出了全新的7.0版本。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期待已久的改版,依然免不了被吐槽的宿命:
微信10亿用户,其中8亿表示看不懂,5亿人在更新版本后吐槽,想退回到旧版本。
更有1亿人按耐不住好为人师的冲动,想亲自指导张小龙如何改进*
好友分组功能何时开发出来?
登陆页面太丑!
......
面对诸如此类的吐槽,张小龙从来是一笑了之,在他看来,微信改版不可能让每一个用户满意 ,他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希望每个用户有自己的解读,这是最好的,也是最神秘的状态。
而微信要专注的是坚持做好产品的初心,即使有些用户一时难以接受,但终究会被产品的服务所折服。
这也是qq之后,微信仅仅八年不到,就能成为拥有10亿用户的根源所在。
那么,或许会有人问,微信的初心是什么?
自然是做互联网界的异类,也就是跟其他所有产品不一样。
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流量变现成为许多内容创业者的终极追求,也就意味着在制造产品时,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产品当做自己的作品,更不会将用户当做自己的用户,而只是快速变现的工具。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状态下,粉丝的黏性程度可想而知。
但微信不一样,虽然拥有着10亿用户的庞大体量,但都是在守住产品底线的基础上做出来的。
回想微信诞生之初,长达半年中没有多少新增用户,但微信团队并没有很急躁的宣传推广,而是想通过市场检测的方式,决定如何后续改进。
在张小龙看来,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的曲线,就不应该推广它。
后来事实证明,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最终获得了用户裂变式的传播。
于是从微信2.0开始,用户曲线增长很快,叠加适当的宣传,直到今天的10亿。
当别的平台都以变现为导向,获取流量,微信却以用户为导向,反而获得了更大的超级流量入口。
2
微信的社交帝国
在很多人看来,微信最大的功能就是:社交属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然而张小龙却不这样认为,微信从刚一开始,定位就不仅仅是单向的即时通讯工具,而是一个生活方式。
如果仅仅是通讯工具,简单的聊天、朋友圈就能满足沟通的需要,而且极有可能是QQ版本的复制。
复制永远是追随者,做不了互联网生态的颠覆者。
很显然,这样的产品,以及定位,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互联网产品,更不会造就如今10亿用户现象级的流量入口。
但生活方式却完全不一样,社交属性只是其中之一,生活场景的多元化,对应着用户需求的多重化。
比如通过腾讯自己的支付接口,用户只要绑定银行卡,就能满足自己的话费充值、理财、保险等各种场景的服务需求。
更加清晰的是,这些年里面微信正在卷入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里面去,我们会看到大家会有群聊,会有朋友圈,会有红包,会有公众号,小程序等等。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社交帝国,完全是一个良性封闭循环的生态圈,只要进入微信的入口,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服务,几乎都能被满足。
换句话说,社交为微信带来庞大的流量用户,而微信借助流量优势,极力打造一个美好的生活方式,将带来的流量深度留存在微信生态圈中。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本质是还是一个工具,但却是与时俱进的工具性的产品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
在张小龙看来,在互联网迭代速度特别快的时代,微信必须要不断变化,时刻保持对用户的敬畏之心。
何况,历史无数次证明,商城如战场,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求变。
但是看到张小龙的此番表态,原本对微信能否在下一个八年重新起航,心存疑虑,但如今看来,这种担心是毫无必要的。
3
公众号红利期已过,
内容创作者路向何方?
风口之上,猪都能飞得花枝乱颤。
随着微信的强势崛起,庞大的流量入口,吸引了数千万的内容创作者,加入到微信公众号的创业大军中去。
尤其是自媒体公众号,因为高收入高变现,更是不断刺激着舆论的神经。
情感类公众号大V咪蒙,,头条广告费就超过30万,刚毕业两年多的95后助理,月薪高达5万。
在自媒体界,年薪百万聘请主编已不是稀罕事;
.......
不仅仅是内容创作者,享受着难得的红利。
背后的创业者,更是上演着一波又一波造富神话:
去年5月,50人运营的981个公共号,一度传出要38亿天价卖出,虽然最后被监管喝止,但是公众号创业的暴利,已经成为所有内容创作者的共识。
自从公众号推出至今,已经形成了2000万就业者的庞大产业链。
然而,风口上的猪,终究是有跌落神坛的一天,一旦风停,曾经飞得有多高,如今将会摔的有多惨。
监管趋严、今日头条系崛起、短视频分散流量等诸多利空来袭之下,曾经创造暴利的公众号,如今已然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将路向何方,包括小编在内的2000万从业者正翘首以盼。
而张小龙的答案很明确:野蛮扩张时代结束,未来将进入存量博弈,内容为王的时代。
张小龙认为,让垃圾信息充斥,一定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进而导致整个自媒体市场非常的混乱,这绝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更不是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初心。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监管的驱动,微信公众号最终也要走到内容为王的这一步。
当然,最终要想实现胜者为王,仅仅靠内容还不够,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到底帮到什么样的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意味着,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可能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4
下一个风口:
微信小程序?
曾集万千荣耀于一身,如今却犹如鸡肋般。
这是当下微信小程序现状的真实写照。
然而就在昨天的演讲中,张小龙依然坚信:未来必将属于小程序。
从一问世,小程序就将颠覆现有的APP生态,作为自己的终极使命。
相对于小程序,APP前期开发成本之高,用户体验之不方便,一直饱受诟病。
但小程序基于腾讯庞大的流量入口优势,以及绕过去的高昂开发成本,无疑最适创业者。
而且从用户未来的消费趋势来看,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入口,就能完成绝大多数APP的基础性服务。
也就意味着,张小龙对小程序未来前景的判断,并不是开发者自身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基于用户导向的客观分析。
那么问题是,如此有前景的小程序,为何推出三年之后,却依然是不温不火。
要知道,微信从推出到10亿用户,可仅仅只用了八年不到。
不同于微信推出之前,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张小龙团队,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市场调研,反复测试后,才将微信推向市场。
属于温和渐进式的打法。
但小程序不一样,用张小龙自己的话来说:
三年前推出小程序,只是坚信这是巨大的风口,但是微信团队怎么做,将小程序打造成怎样的生态,还没有想清楚,仍处在酝酿阶段。
与此同时,张小龙也想给微信团队一个压力,通过舆论倒逼的方式,推动小程序研发的加速。
如今,虽然小程序然在摸索中,但在2019年,张小龙可以确定的是:
小程序会将重心放在搜索直达的突破上,同时搭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发挥社交评价的作用,并花大力气解决小程序的找回功能。
一句话总结:布局小程序,张小龙及其背后的微信团队,是下足了决心。
5
结语
作为一枚自媒体从业者,也是微信公众号的受益者。
保持对行业风向转换的敏感性,也是职业使然。
在张小龙三万字演讲之前,我也曾如同2000万内容创作者一样迷茫:
后红利时代,微信公众号路在何方?
然而,“微信之夜”后,心中所有的阴霾一扫而净。
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创作者来说,存量博弈,意味着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无论是坚守“内容为王”的底线,还是寻求流量变现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都对我们自身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个社会从来是“适者生存,弱者淘汰”。
你如果不适应微信的变革,看不到小程序的未来,那就注定了不是一个合格的自媒体人。
是固执的坚守过去,还是积极的拥抱未来。
决定权永远在自己手里!
来源 | 财经三分钟(qgq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