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结构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4-05-02 03:16:43

制冷机组中用的管壳式蒸发器主要有三种:干式、满液式和降膜式。

干式蒸发器:

冷水在蒸发器壳程折流板之间流动,制冷剂液体在管内一边流动一边蒸发,到换热管末端的制冷剂基本为气态(干式)。

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结构(1)

满液式蒸发器:

冷水在换热管内流动,壳程的一半左右空间充满制冷剂液体(满液),制冷剂液体在换热管外沸腾蒸发。如同泡澡。

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结构(2)

降膜式蒸发器:

冷水在管内流动,制冷剂液体从 蒸发器上部滴落到换热管外表面形成一边沸腾蒸发一边下降并不断变薄的液膜(降膜)。如同淋浴。

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结构(3)

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结构(4)

由于满液和干式机组存在各种缺陷,很多人认为:降膜蒸发技术可能成为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满液式蒸发器

降膜式蒸发器

大量气泡穿过管束影响换热管表面沸腾换热;

静液柱的影响;

为防止吸气带液而降低液位,部分换热管不参与沸腾换热油在换热管外形成油膜且被制冷剂稀释;

满液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只达到单管性能70%左右。

如果换热管外表面均匀成膜会形成无气泡干扰的纯沸腾换热;

基本无静液柱对蒸发温度的影响;

因正常运行液位很低而不必担心有吸气带液风险;

蒸发器内仅底部有少量制冷剂液体增加油浓度而方便回油;

布液均匀的降膜蒸发器传热性能可接近单管性能。

较好的供液控制方法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快速、精确的蒸发器供液控制,保证机组高效稳定运行。

吸气过热度法:根据吸气过热度控制EEV开度存在的弊端是:牺牲有效换热面积、因温度反馈滞后在负荷变化较快时开度控制不稳。

排气过热度法: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EEV开度存在的弊端是:以间歇性出气带液为代价,当蒸发器挡液结构做得较好时,蒸发器液位与排气过热度无关、也存在温度反馈滞后问题。

液位计/浮球阀:蒸发器侧液位因沸腾或油的存在难以准确检测,冷凝器液位对制冷剂泄漏无法及时感知,成本较高,高水温时如挡液结构不合理容易带液。

孔板节流:只在固定的工况点可保证运行效率,在低负荷或高低压压差较大时易因供液过量导致蒸发器出气带液或冷凝器无液封形成热气旁通影响冷量。

计算开度法:相当于可变孔板,根据运行中的吸排气压差计算EEV开度同时根据当前能级、蒸发器小温差进行开度微调。开度反应迅速、液位控制稳定精确。

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结构(5)

本文摘自王恕清《降膜式半封闭螺杆制冷机组》。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