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数据修改,天问一号视频讲解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5-04-16 23:41:27

1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

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

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

和“着巡合影”的4张图片纷纷刷屏,

特别是着陆器和巡视器萌萌的合影,

引发了极大关注。

今天上午,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邀请工程重量级专家介绍有关情况,

回顾奋斗的历程。

天问一号数据修改,天问一号视频讲解(1)

天问一号实现六个首次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天问一号任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

一是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

二是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

三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

四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

五是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

六是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而且首次成功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天问一号数据修改,天问一号视频讲解(2)

“着巡合影”图,是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了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送到火星车,再由火星车通过环绕器中继传回地面。

最初方案选择“低风险”

作客火星,难度很大。

到目前为止,整体成功率约50%;对于着陆类的任务,成功率只有40%左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完成了“绕着巡”,难度极高。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当初方案选择了一个风险相对较小的,也就是去环绕的方案。

“但是对这个方案,我们却心有不甘。”张荣桥表示,“和国外相比,我们起步较晚。在与国外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的情况下,我们论证的时候有个基本共识:不能仅仅考虑风险,更要考虑对航天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的牵引、带动作用。”

在分析了各种因素,特别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和设备设施基础,长征5号运载火箭提供了必备的发射能力后,专家们认为,尽管难度很大,但“踮踮脚、伸伸手”,一步实现绕着巡的风险是可控的。于是,形成了我国火星探测 “一步实现绕着巡,二步完成采样回”的总体发展思路。

天问一号数据修改,天问一号视频讲解(3)

首次火星探测历时8年,论证、研制、建设,张荣桥一路走来感受至深。“我们今天成功了,回过头来看,这条技术路线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整体上更加节省经费,特别是在技术上能实现跨越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他说。

天问一号数据修改,天问一号视频讲解(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