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439 字 3 图
预计阅读时间:7 分钟
一般在做PPT演示汇报前,常常要考虑很多问题:
1) 为什么要做这次演示?
2) 最需要传递的是什么?
3) 是阅读型PPT还是演讲型PPT?
4) 我要说服谁?
5) 他们对我演示的内容了解程度?
6) 他们最希望了解什么?
7) 我有哪些资料可以利用?
8) 有哪些人可以帮助我
9) 我有多少时间可以使用?
10) 这是单次演示,还是系列演示的一次?
11) 演示多长时间?
12) 在什么场合进行演示?
13) 有哪些工具设备可以利用?
这只是个问题列表,还没有把问题结构化,我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把上面的13个问题分成目标、受众、资源和场景四个类别,把这四类问题结合形状展示出来。
本文就从上述四个方面对演示进行情境化分析,一般在制作PPT报告前完成,分析结果直接影响PPT报告的设计制作。
1. 目标分析目标分析是整个情景化分析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决定了情境化分析后面的环节。我做了一张演示目标分析表,把演示目标分为了8大方面,你可以参考这张表来对你的演示进行分析。
这8个方面远远不能覆盖工作中的所有方面,这些都是商务PPT演示最常用的目的。目的不同,传递的信息重点不同,这些都影响PPT报告素材的准备。
在目标分析时,还要确定好是做成阅读型PPT还是演讲性PPT?我对这两种类型做了简单的对比。
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是阅读型PPT,演讲型PPT常常用于教育培训中,近几年也多用于新产品发布会上。这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又需要有可读性,又需要演讲汇报说明。
2. 受众分析确定了演示目的后,需要对参加演示的人群特点进行分类,我称之为受众分析,主要从受众的9类身份特点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