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蜀道后期(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汾上惊秋(苏頲)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孟城坳(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白石滩(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栾家濑(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木兰柴(王维)
秋山敛余晖,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1、“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赞美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
2、“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瘦劲有力,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超尘脱俗。”——赞美柳公权式的如骨一般刚猛有力,气势雄强。
3、“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赞美王羲之式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4、“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5、“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 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 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出自:《怀素上人草书歌》唐 戴叔伦
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出自:《草书屏风》唐 韩偓
7、“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上林花开春露湿, 花枝濛濛向水垂,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 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
出自:《萧郸草书歌》唐 顾况
8、“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出自:《跋杨凝式帖后》宋 黄庭坚
9、“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出自:《草书歌行》唐 李白
10、“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案头我正理蠹鱼,晴日好风窗几净。”
出自:《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元 唐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