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是为了获取道路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信息,以用于道路设计和规划。以下是一般的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步骤:
1. 准备工作:确定需要进行测量的道路段落,并安排好测量人员和设备。确保测量仪器的准备和校准工作完成。
2. 设置基准点:在测量道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处设置基准点。基准点通常选择在道路边缘或固定的地物上,如桥墩、路灯杆等。
3. 建立测量控制网:通过使用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建立一系列的测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通常位于道路两侧,以确定测量线的位置和方向。
4. 测量道路中线:沿着道路中心线,使用全站仪或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记录道路中线的高程和水平位置。可以采用交会测量法或距离测量法来获取数据。
5. 测量道路边缘:从道路中心线向道路两侧,使用全站仪或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记录道路边缘的高程和水平位置。通常选择固定间距或固定间隔进行测量,以获取道路横截面的形状信息。
6. 测量地物特征:在道路横截面上,测量并记录其他地物特征,如交通标志、路灯、排水设施等。这些信息对于道路设计和规划非常重要。
7. 数据处理和绘图: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根据需要,生成道路纵横断面图、剖面图和相关报告。
8. 审查和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复核或重新测量。
以上是一般的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步骤,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因测量方法、设备和项目要求而有所不同。在进行测量工作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测量规范和安全操作指南,并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 确定测区范围和断面线位置。根据实际需求和地形地貌,确定RTK测量的范围和断面线的走向与位置。
2. 选择基准站或虚拟基准站。可以选择已有的基准站,也可以在测区设置虚拟基准站。需要测量基准站坐标与机械中心间的抛物线矫正参数。
3. 测量站位间距和观测次数。站位间距一般为20米或25米,根据测区范围和精度需求设置站位观测次数,最少4次以上。
4. 设立断面线末端Twoface点。末端Twoface点用于连接基准站与断面,需要测量坐标与抛物线矫正参数。
5. 测量断面线上的轨迹点。沿断面线进行站位观测,可以采用离断面线一定距离的轨迹点,然后进行三角测量或旁站测斜来获得断面上的空间坐标。
6. 测量断面线上的等高线点。在断面上遥测等高线点的空间坐标,然后用等高线点的空间坐标与高程计算生成等高线。
7. 测量不规则地形点。在测区内不规则地形区域,采用站位方式遥测地形点坐标,获得地形数据。
8. 数据后处理与连接两断面。 import基准站、Twoface点、轨迹点、等高线点和地形点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平差与后处理,生成最终的断面成果,并将两断面线连接形成闭合图形。
9. 编制成果地形图。将后处理的数据与等高线进行绘图,编制成果地形图,标注相关注记以满足项目要求和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