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年华老去、穷困潦倒、在战乱中漂泊的感慨,以及对国事的关心和渴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在《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中,第四联“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境。而第三四联“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老骕骦”象征着诗人自己,虽然年华已老,但仍渴望继续战斗,表达出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不忘国事,渴望为国立功的情感。同时,这两联也反映了诗人对才能不得施展的感慨,以及对年华老去、穷困潦倒、在战乱中漂泊的深深无奈和不甘。
此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即使在个人生活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坚持理想,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境界12。
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 ”。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 ”,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 。此即“因人作远游”。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